常快,四百公里的海路,24小时就狂飙到了大沽口外。
李憬乘坐的这一艘,和其他的还不一样,加上了李憬实验中的球鼻艏。李憬的坐船宽度放大到了五米。这样长宽比降到了5.4左右,速度会下来。为了能跟上其他船,这条船实验性的加上了球鼻艏。
球鼻艏出现的超级早,公元前的非尼基人和罗马帝国以及迦太基人的战船上都有类似的设计。
所谓的球鼻艏就是在船头的水下前伸出一根棍,棍头上有一个球。非常像雄性的器官特征。为什么加上这个就可以增加航速呢。最广泛接受的解释是船在水中行驶的主要阻力是兴波阻力,也就是海浪的阻力,飞剪艏虽然劈开了波浪,但是波浪依然有波峰波谷作用在船的侧面,极大的增加了阻力。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加上这个“阳/具”。它会再产生新的波浪,而它产生的波峰正好能和船体侧面的波谷重合,它的波谷恰好可以和船体侧面的波浪的波峰重合。这样,互相抵消,船的侧面就没有大的波浪了,极大的提高了航速。
实验效果是成功的,尽管加宽了两米,增加了阻力,但还是能跟上整个船队的速度。
进入内河航线帆就用处不大了。海河九曲十弯,需要频繁转弯,非常难驾驶,太大太长的船很难掉头。民国时期,英国人曾经不顾本地船工的反对,把海河取直为直线航道。结果取直的海河存不住水了,最深的时候也不超过九英尺,什么船都进不来。最后英国人无奈又恢复了旧有河道。
陈重亲自下到船舱,指挥人力踩踏带动螺旋桨。尽管他已经试验过,但还是有些紧张。在外面的其他船上,水手、官兵、百姓、苦力们看到一个小小的水师船队,没有帆,没有桨,居然在逐渐加速,向上游是驶去。都惊讶的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