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初识(下)  苍狼国度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那个速慎人兆骞所说,塔依尔人的铁罗圈甲是施烈门强行掳掠来的速慎工匠所造,不知萧薛禅是否知道,那海平国的战兵是否也已大批装备这铁罗圈甲?”达烈图率先发问道。

“罗圈甲本为草原游牧武士所创,其形制多为游牧部落中之精锐所接受,至于海平国,以萧某所知,则并不以此等罗圈甲装备兵士。”萧未平看向达烈图道。

“哦?那速慎人是以何种铠甲武装士马呢?”施逻欢续问道。

“速慎人本为白山黑水间之渔猎部族,两百余年前,其开国之初,百工亦无所长,速慎八部之战兵大多身穿简易的皮条甲而已,有些甚至如今日我铁炎部落一般,只着兽皮以为袍服,周身则不披甲也。随着速慎部族对外征伐,发展壮大,不断吞并周边弱小部落,加之两百年前中土大乱,当时之襄朝精锐武力自辽东内撤大半,就给了速慎八部趁势攻占辽东的机会,在经过一番征伐后,速慎人歼灭了襄朝留守于辽东的数万兵马,竟掩有辽东大半之地,由此,速慎八部始得夏人数万人户,便也就得到了其中的精湛工匠,随后,中土战乱日趋惨烈,而速慎八部所建之国则日益壮大,其国中甚少战乱,故而,亦有大批为躲避战乱的夏人拖家带口冒死出关逃亡,继而又使速慎人得到大批夏人工匠,其后经两百年融合发展,终使速慎之国拥有了精湛的制造兵甲技艺。”萧未平没有直接回答施逻欢所问,而是先为众人述说了海平国兵甲的由来,他熟知天下诸国典故,说起这些,自然头头是道。

“而后呢?萧薛禅,既然发展了两百年,他们现在有哪些铠甲呢?”莫粦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了,过去萧老头儿可没有讲的如此详细,这老头儿还有不少私货呢?

萧未平看着莫粦,摇了摇头,这小子,对诸国之事倒是一如既往的好奇呢。

“既然海平国接纳中土之民,其所造铠甲便上承两百年前中土昔日强盛的襄朝制式,其甲胄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后来,随着实战厮杀的需要,明光、光要两种铠甲逐渐消亡,细鳞、山文之甲则因锻造复杂,故而只有军中将校披用,普通士卒则未见披山文甲,至于锁子甲,则大地诸国皆少用也。而其他几种皮甲、布甲、木甲则为海平国军中各路地方厢兵所披。”

“萧薛禅前面说到粮食时,曾提到速慎人有禁军兵马,所谓的禁军,是否便是如我们草原上可汗的亲军一般,最为精锐呢?”玛迈问道。

“正是!这也便是萧某接下来要说的,海平国有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骁卫步军司、骁卫马军司共五衙禁军,五衙禁军原本为海平国王直辖,然而自戈氏武人发动政变,架空君王主政后,五衙禁军便转而被置于其国的统军都护府之下,这五衙禁军实为速慎人之真正精悍兵马,其战兵所食所用皆大大高于地方各路厢兵,实乃其国家武力支柱也。而禁军兵马所用之兵甲,才是海平国最为上等之武备。”

“萧薛禅快快说来吧!”施逻欢紧盯着萧未平道。

“诸位当知,海平国本不缺战马,然其国夏化文治以后,渔猎之性转为农耕,开国百年来,除边境与昆朝有断续摩擦外,其国内腹心之地却是承平日久,未经战乱,故而使得本来位于率宾路湄沱湖附近的上等马场也被大量的开垦为了农田,养马之业日渐衰颓,后来,其国内戈氏武人主政,因征伐所需,便重又废田以为牧场,除官府牧场之外,又强迫百姓为国家饲养战马,以备骑兵之用,然而速慎战马不似我达坦马般口粗好养,战马日日所需草料的花费往往使得一中等之家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人都吃不饱肚皮,又怎能顾得了马呢?加之武人时代赋税沉重,百姓为养马之事可谓是怨气甚重,故而所养马匹也多不堪用。后来戈氏倒台,韩氏主政,为了恢复农耕,安抚百姓,革除武弊,重兴文治,就只能暂缓马政,先行解决百姓食粮之事,至此,海平国马政再不复国初时数十万匹之盛景了。”

马政?萧老头儿真是的,东扯西扯,怎么又扯到战马上去了?不是在说铠甲吗?莫粦挑了挑眉,心道。

这时,他又听得萧未平再度续说道:

“因为缺战马,此一点与中土南方之宣朝相同,故而速慎人给出金银厚利,引来投附的宣朝工匠,在学习了宣朝的精湛技艺后,速慎人得以制造出了防御昆朝顿诺人重骑兵和北方黑色流域玄鬼诸部骑兵的上等铁甲,便是那大名鼎鼎的重步兵步人甲了。这种重甲由上千枚甲叶组成,重量可达六十斤,制作精细,甲叶相连细密,防护可达全身,非精兵力士不能披,实乃海平国禁军步卒所披坚甲。至若海平国禁军中不多的骑兵,则亦可披此重甲成为重骑兵,只不过骑兵所披重甲下身甲裙比步兵所披的略短,仅是刚刚过膝罢了。”

“再者,中土西北的雪域之地有莫纳娄国,百年前,其国中有匠人革新锻造之技艺。锻甲的方法,开始时铁片很厚,不用火加热,用冷铁锻打,比原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