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寒援争议问题  英雄联盟之魔王教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种甩锅的大概情况是,‘你那波怎么不早点开’‘为什么不那样操作,早一点我就可以活了。’

实际上他们是用甩锅的方式在提醒队员,你哪里哪里有失误,过程自然是轻松愉快的,能看的出来LGD众将起码心态就放的很平,没有因为一次失利而垂头丧气。

李卓凡这才想起来,LGD的外号是什么,乐观家族呀!这个队的确是不太可能出矛盾,只是这种表现方式让李卓凡一度不太能理解。

不过不能理解的不止是李卓凡,那边的Eimy都有点懵逼,更别提新人血雕了。

后李卓凡听到宋子阳的解释才清楚,S6的时候因为Marin的存在和整个队伍成绩不佳,更衣室的氛围其实不太好,这种队员互相玩笑式的取闹是不存在的。

Marin是顶着S5总决赛MVP进入LGD的,派头很大,让LGD的其他人都不太适应,他们内部一项是乐观乐观的。

其次是Marin不爱学中文,寒援到LPL来学中文是要务之一,比赛上是缺少不了沟通的。

优秀的寒援像Rookie、Doinb这种中文很6的,在比赛上甚至能做到中文指挥。差点的像imp和Theshy这种,能完全听懂,但是说的少,沟通的不多,像Marin这种是真没法交流。

寒援早期一直被观众说会影响队伍沟通,这个问题是真的,但只有绝少数,像Marin这种不愿意学中文不愿沟通的大牌寒援很少。

毕竟寒国那边的训练量最多能到一天17个小时,普遍是15个小时左右。国内一般也就12到10个小时,训练量少了这么多,哪怕中文再难学,每天听着队友在这喊想不会都是一件难事,再不济nice、OK这种最简单的英文交流也是可以的。

寒国那边比较注重教育,即便是电竞选手也是如此,一般不会初中就出来打职业,都是高中来的,所以英文水平还是过得去的。

Marin走了之后现在LGD的氛围是好了很多,更衣室的氛围是很重要的,任何选手带着不同的情绪都是不会的状态进而影响实力的发挥。

现如今寒援是大势所趋,如果李卓凡是老板的话,估计是跟EDG一样,寒援不会断的。

寒国方整起电竞圈就是为了挣钱的,卖青训选手,卖大牌选手,因为世界上只有寒国有成熟的电竞体系,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优秀的电竞选手,只要电竞这块不倒,拥有成熟电竞体系的寒国肯定还是电竞大国,赚的也不会少。

其次是寒国选手自己也想来,寒国那边能层出不穷地出选手就是靠着一天除了睡觉吃饭其次都在训练的疯狂程度,没有人希望活在这样的生活里,大部分的寒国选手更加愿意的是拿着更多的钱跑到其他国家去享受。

来到LPL训练量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二也能被叫做勤奋,在北美那边更是保持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平时没事还能开个party,训练随时能取消。

再其次是LPL这边,俱乐部本身是要赚钱的,观众本身站的位置和管理层就不是一个高度,观众只能在台下看,管理层需要在幕后做实事,考虑的角度怎么会一样呢?

观众希望看到全华班,希望看到五个华夏人在场上比赛,哪怕输了,也输的血性!

然而管理层不一样呀,就以S8的RNG全华班为例,哪怕这一年他们拿到了除了S赛之外大满贯的成绩,接下了奔驰、耐克、肯德基等至少十个大广告,到了结尾,他们仍然是亏钱的。

也就是说,非得RNG这样的全华班还得要成绩,他们得每年春季赛、夏季赛、MSI季中赛、S总决赛、德杯等大小赛事冠军通通拿到,俱乐部才勉强能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俱乐部,存在吗?!

放屁!这特么能有一个俱乐部每年大满贯?我特么当场倒立吃屎好吗?!

谁让寒援拿的工资和身价就是少,Faker和Uzi的身价相比是后者至少是前者的五倍,算进其他的收入,差距倍数可能会达到两位数。

一个刚出道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名气的华夏新选手和从寒国那边挖出来的青训选手,后者职业态度有保障,LCK那边训练量比LPL高,能在那边崭露头角的起码是听话、职业态度有保障的优秀的选手。相比之下华夏选出来的选手大多是网瘾少年,态度职业化需要一段时间,心态经验什么的都需要进一步的锻炼,青训化系统和从网吧里出来的能一样吗?走A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先练一段时间很难直接拿来用。

这也是EDG为什么一直要寒援的原因,便宜、好使、职业态度有保障,为什么不要呢?

EDG是国内最精明的俱乐部,他们深知寒援的便宜好使,而且只要队员长得帅,人气就高,宣传工作做好了,队员又帅就能够吸引到一大群连游戏都不打的女粉丝,将电竞选手经营成小鲜肉明星选手是他们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