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需要他们帮忙找一个人,老好叔,这么多年,李崇文一直都在想念他。
也许是被李崇文的孝心感动,钱谦益也是痛恨这种以亲人威胁的勾当。
第五,李崇文要在泉州开设一个贸易站,至于贸易站的用途,李崇文就笑笑说北方物资缺乏,江南又物产富饶,贸易站就是收购些原材料。
接连谈了两天,李崇文又补充了一些小细节,终于双方都觉得不吃亏。
这种事钱谦益是不会签字的,李崇文也不会,盐商代表和梁思成几个红河高层,自然会完善好各种合作条款。
他们都是在朝廷为官,留下这种把柄可是致命的。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程朱理学的双程开创,后来废了,直到东林一派的创始人顾宪成重修书院聚众讲学。
他们把读书讲学爱国当做宗旨,一时名声大震,东林书院就成为了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天下学子,无有不想入东林者。
进了书院,读书是次要的,一旦参加科举,便等于打上东林的标签,朝中同门互相关照,仕途比起他人来说轻松许多。
同样的学识,如果是从东林书院出来的就不一样,你的上司同僚都会拉你上去,而你上去了拉拢更多人,位置则更稳。
不过李崇文的学生们都不太想去,还是李崇文拿出东林书院给的十个名额,让他们自己去商量。
这种事逼不得,李崇文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开诚布公,这些去东林书院的学生,将来都是要拿银子捧到文官行列。
你们始终是红河的学生,所以也要为公司想想,为红河数万人想想,
如果朝中无人能帮我们说话,那是一个什么后果。
别的地方为了能去东林书院可是挤破脑袋,你们倒好,像受天大的委屈似的,
还要老子答应以后用银子砸,也要给他们砸出一天青云直上的仕途。
便是世家望族,也不会说的如此坦白。
李崇文也是无奈,随便你们决定牺牲谁或者谁自愿牺牲,保证我给你们做了,
你要是不好好读书,或者没这个天赋,也别浪费公司的银子。
十个人,在这么多个学生里并不难选,难的是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个自由自在的大家庭。
去了东林书院,里边是繁文琐节,不用多想都知道是沉闷无趣之地。
反观红河这个连校园都没建的中学,大家可以自由的选择感兴趣的东西。
想研究研究,可以呼朋引伴,华建会给他建好需要的研究室,大把人求着赞助银子。
最重要的是总领认可他们任何一个不靠谱的主意,无论你提出多离谱的研究项目,总领都会说,支持你。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是哪个地方都不可能有的,而且总领还请来让他们真心佩服的教授,召集全京城甚至整个北直隶技艺最好的工匠。
就为了让他们一个个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事实。
就好比前段时间的制度组,一个当初被冷门的课程,竟然想出红河博览会这样的神操作,而且还成功为各个课组带来源源不断的研究费用。
被选中的的要么恋恋不舍,要么慷慨激昂,似乎定要为当官而当官,以后为他的这些同学们遮风挡雨。
黄宗羲和顾炎武作为他们的教授,自然也对他们的八股文进行了考核,成绩很满意。
看来他们也是下定决心,踏上这条不回头的科举之路。
东林书院远在江南,随同几位物理组的学生,送他们进入学院以后,还需要留在江南指导精盐提炼之法。
李崇文给他们下了一个秘密任务,精盐法可以慢慢教,把那件事做好了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