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四章 功高震主  战国投机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姬灵人点头道,“不光如此。这次三国合纵联军攻破函谷关,其他各国皆有所得。秦国归还了韩国武遂之地,归还了魏国河外和封陵。虽说秦国赔偿了齐国大量财货钱粮,但相邦若是空手而回,势必为齐王不喜。

不如以这样的方式,换上几座城池回去。一来魏国高兴,二来齐王也没有什么可以怪罪相邦的。这样一来合纵联军各有所得,皆大欢喜。魏国韩国夺回了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和城池又控制了函谷关,齐国则名利双收。‘’

“此计大善!”孟尝君连连点头,立刻向赵国方面发起交涉。

魏王听说了之后都吓了一跳,“把函谷关给我们,交换几个边境城池?换!马上换!”

其他的魏国武将更是全力支持。魏国大将犀武立刻赞同道,“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此外,函谷关南面的崤山多是险峻峭壁,让大军无法穿越。北面紧邻的黄河河道,因地势倾斜而造成顺流湍急,让逆流船只很难前进。所以,想要从东面进入关中平原,非得从函谷关经过不可。

当年晋国控制函谷关的时候,曾令秦人二百年屏息而不敢出兵,这可是遏制秦军东进的天险。”

魏王也兴奋不已,“换!别说换两个边城,四个城都换!”

唯有惠施忧心忡忡,“大王,这样恐怕不妥。如果秦国掌握函谷关,那么抗秦就是山东诸国的事。但如果我们魏国占据了函谷关,那么和秦国起直接冲突的就成了我们魏国。这恐怕是齐国人的奸计。”

这个惠施可不是一般人,他在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为魏国制订过法律。

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才重回魏国。

他也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一直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话,就连魏王也不得不加以考虑。但魏王也只是考虑了一下,随即摇头道,“惠子所言有理。但是,崤函要道,若是掌握在秦国手中,对我们也绝非好事。

当年崤山道的险要在晋人掌握之中,直接断绝了秦人逐鹿中原的希望。秦穆公不纳百里奚和蹇叔劝谏,潜行远袭郑国,晋国只是兴师于崤山设伏,令秦军全军覆没,只轮无还。可见崤山道的重要。

若是掌握了函谷关,就等与掌握了崤山道。众卿不必再议论。寡人意决,用东南两座边城换取函谷关。”

消息传回去之后,孟尝君差点乐开花,秦王则暴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现在函谷关本身就在联军掌握之中,秦国还在战败之中商谈割地赔款。自此,秦王对魏国对恨意更深了。

姬灵人跟着孟尝君,一路班师回朝。这一路上,孟尝君是志得意满,对姬灵人各种夸赞。

但是回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之后,姬灵人却像是闻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本来大胜回师,是一件大喜事,更何况孟尝君还为齐国换回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土地。

但似乎齐王的反应却有些不太对劲,虽然也很高兴说了很多赞美的话,但很难看出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甚至还有一点不悦。这让一向敏锐的姬灵人心中有了一丝疑惑。他回来之后并没有像孟尝君一样天天沉醉在喜悦之中,而是不断地观察和思考。

经过函谷关一战,孟尝君的个人威望实际上已经到达了顶峰。因为率众击败了秦国,在国际上,诸侯们视他为救世主,争相向他献殷勤;在国内,士人和百姓对他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有人议论说,薛公本来就是王孙,让他当大王也未尝不可啊!

在齐闵王看来,如果孟尝君还有一点顾忌他这个君王的话,至少应该有所收敛,不要继续在朝堂上高谈阔论,尽量低调谦虚一点。

然而孟尝君显然不在意那些谣言,一如既往地施展着个人魅力,在朝堂之上妙语连珠,谈笑风生,仿佛他才是齐国的主人。人们被他迷住了。朝臣们带着善意的表情倾听他的意见,百姓们在街头巷尾传颂他逃出函谷关,并且领导合纵联军抗秦的传奇故事,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一改往日的刻薄,对他青眼相加。

甚至连宫里的女人也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一丝神往而羞涩的笑容,不用说,那一定是在谈论孟尝君。这个其貌不扬的矮个子男人,就像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扰得齐王寝食难安。

姬灵人已经开始意识到情况不那么简单了。齐王嫉妒了,孟尝君有功高震主之嫌。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