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利还是义  战国投机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哈哈哈……”苏代大笑着向秦王抱拳施礼,“苏代失礼……不过,我实在是忍不住……魏国使者的这几句话,真是让我忍不住笑。”

“哦?苏代先生为何发笑?”秦王问道。

苏代摇着头道,“魏国使者的这几句话实在是荒谬至极,秦乃万乘之国,兵强马壮冠绝诸侯。当今天下,诸侯混战,实力为尊。这位魏国使者却还在这里空谈仁义,岂不是令人发笑?

诸侯征伐皆为利益,岂有为仁义征伐的?若是为了仁义,岂不是应该息兵止戈?那还兴什么兵,动什么戈矛?大家都来谈仁义好了,何必去攻打齐国?这岂不是令人好笑?”

姬灵人笑了笑,“苏先生这话看似有道理,其实却偷换了概念。所谓仁义并非是息兵止戈不打仗。战,有义战和不义之战,兵,有义兵和不义之兵。

齐国攻宋,虽然大胜灭宋。但此战,乃不义之战。故而民皆怨,诸侯皆怒。其结果便是诸侯兴兵伐齐。这其实不用我多说,诸位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这些年来秦国的不义之战,应该也不少。故而诸侯屡次合纵伐秦。”

“那又怎么样?诸侯合纵伐秦,但我秦国强大,合纵能奈我何?”华阳君冷笑了一声。

“华阳君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把眼光放长远。既然这样,我就来为华阳君说说。秦国的强大并非朝夕之功,昔日穆公得百里奚,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后商君入秦,孝公用商君之法,历时十余年,厚赏而信,刑重而必,所以变法强国。迁都咸阳,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

而秦国由于东进的意图十分明显,而且国力强大,由此成为众矢之的。至秦惠文王继位,任用张仪,连横之策,多次击溃合纵联盟。

但天下局势依然处于胶着状态,秦国虽强,但由于各路诸侯经常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让秦国也一时之间难以东进。秦国是经常侵袭韩魏赵三国,而且往往大胜。

但大胜之后,合纵又起,让秦国吞下的土地和城池又再次吐了出来,如此反复循环。看似秦国经常打胜仗,但却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在不断的消耗国力。华阳君认为这是什么造成的?”

华阳君微微皱眉,还没有来得及说话。

姬灵人又接下去道,“我以为这便是秦国和诸侯之间缺乏相互信任的原因。诸侯认为秦国不义,再加上三晋本就同气连枝。

所以秦国攻赵,韩魏救之;秦国攻魏,则韩赵救之;秦国攻韩魏赵三晋,则齐国和楚国又救之。秦国等于始终是在以一敌多。

要解决这样局面,秦国就必须要有盟友。而秦国要有盟友,就必须取信于其他诸侯。而取信于其他诸侯,就必须使得秦国看起来重信重义,别人才会相信你。

就比如说,我刚才如果借了华阳君的玉佩,看过之后又还给了他。那么再问他借腰带上的玉勾一看,他也不会拒绝。这便是信。

信义虽然不是什么实际利益,但却可以此赢得实际利益。”

秦王沉吟道,“你是要寡人和魏国一起兴义兵,行义举,以此取信于三晋。”

“不错。不但以此取信于三晋,更可以把赵魏韩三晋的注意力,从秦国身上移开,转向东面的齐国。这才是秦魏联军真正的意义所在。

大王且思,赵魏韩三晋,皆和秦国毗邻。若秦国和三晋相互征伐,彼此削弱。而远在东面的齐国却置身事外,依靠吞并周边小国,扩张实力。

若是等秦国和三晋连年征战,消耗得差不多了,齐军再挥师西进破了赵魏韩,尽得中原之地。届时,齐国之势已不可挡。敢问秦王,到了那个时候,秦国还能和齐国抗争吗?”姬灵人反问道。

“大王,不要听魏国使者妖言惑众。他不过是虚张声势,赵魏韩三晋岂能阻挡秦军?”苏代冷笑道。

“赵魏韩三晋不能阻挡秦军?那么我就来问问苏代先生,秦军连年征战,那为何赵魏韩三晋依然屹立不倒?”姬灵人转过头问道。“那是因为赵魏韩三晋,唇齿相依。秦国不是在跟一个国家作战,而是在跟三个国家作战。

秦国如果跟魏国联盟伐齐,那么就可以取信于魏国。甚至可以和三晋结盟,共同攻打齐国。秦国自秦孝公起,一直在谋求东进中原,这岂不是最好的机会么?

秦国之所以跟赵魏韩作战,那是因为他们挡住了秦国东进的路。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考虑,和三晋结盟共同攻打东面的齐国呢?

而且攻打齐国占据的宋地,不但是义举,更是人心所向。这样一来,秦国不但获得了名声,还能遏制齐国。怎么能说,和魏国结盟攻打齐国是没有好处呢?在我看来,这好处显而易见。”

“胡说八道,三晋和秦国乃是累世之仇。他们曾经多次合纵攻打秦国,况且他们和秦国相互毗邻,岂可能真心结盟?”苏代厉声道。“他们不过是想利用秦国而已。”

“三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