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德国装甲兵在进攻中通常会遵循一个名为“开火与机动”的原则来进行战术延伸。
这个“开火与机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一部分装甲单位兵力观察并火力掩护另外一部分装甲单位进行推进行为的方式。
其中以“蛙跳运动”和“投石机运动”的方式最为著名,二者均是相互掩护推进的德式装甲战术。
而此刻的德军装甲推进方式似乎完全摒弃了这种常规方式,反而另辟捷径的以抛弃协同步兵为目标,孤注一掷的快速穿插为目的,实在有些让人感到反常。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极具实际性的战术尝试。
反观法军这边,德军第35装甲团在战场如此大规模的战术布置自然引起了法军第1龙骑兵团团长弗内朱尔上校的关注,这种只要不是个瞎子就能看出的钳形攻势部署根本无需多做分析。
因此,作为对德军第35装甲团进攻的回应,弗内朱尔上校也没有太拖拉的便下令道:
“开炮,1排、2排准备射击,3排掩护!“
在弗内朱尔上校的一声令下,2个排的法军35坦克的排长车收到了指令,并迅速用旗语告知了手下车组。
可旗语的速度是远远比不过无线电设备的,当大多数没有装备无线电的普通法军车组勉强理解了命令之时,德军的“两钳”攻势中的分队伍已然冲到了距离35坦克群的500米处。
战斗距离的缩短和对命令的不够理解,以及繁重的车长工作,更是加剧了法军车组的手忙脚乱,并且法军显然低估了德军坦克群的灵活性,法军坦克群从未有像德军那种类似于“闪电战”的机动作战经验,更多的则是像堵钢铁之墙一样的被动防御战术经验。
因此,在德军的快速穿插机动的攻击方式下,法军的这次迎战战术的失误显而易见。
没有足够战斗实时通讯的法军坦克,经常出现好几辆35同时攻击德军某一辆坦克还出现集体打空的情况,高速迂回行进下的德军坦克让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多。
也让整体战术偏向于防守的法军们明白,高机动状态下的物体有多难以命中。
在德军先后因为法军坦克、反坦克炮损失了超过20余辆坦克后,德军第35装甲团的剩余几十辆坦克,终于在距离法军第1龙骑兵团不足300米的地方,再次转变了一次进攻队形。
两翼的德军分队分别以左右梯形的进攻方式呈现在法国守军们的面前。
梯队队形是一种在冲击防御纵深大的阵地时采用的队形,目的是通过让装甲部队排成类似于楼梯式的队形来增大针对某个特定方向的进攻冲击力,在行进的同时保持进攻的连续性。
梯队队形最大的弱点是,不便于保持队形“转向攻击”的灵活性,可此时的德军两翼部队已经完成了迂回转向,直接插进法军阵地即可。
这一来,法军35坦克群的坦克手们就遇到了一个两难抉择,
一边是面对着如潮水般涌来的两侧德军坦克群不敢轻易露出装甲薄弱的侧面
一边是面对着正面在逐渐靠近的德军步坦混合编队,虽然35的装甲够厚,但法国坦克手们也明白不敢轻易放近任何一波德军坦克逼近自己,因为他们一旦松懈,德军的第35装甲团进攻部队就会从三个方向合拢上来,一口把他们吃到嘴里,不仅这处侧翼阵地会失陷,整条主要防线都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中。
所以此刻的法军第1龙骑兵团团长弗内朱尔上校,在看着眼前这些已然仿佛深渊恶魔要一口吞噬自己的德军装甲部队时,脸上的表情非常的凝重,甚至是有些微微的紧张。
弗内朱尔上校此刻的心情是既复杂又矛盾,复杂是因为眼前的局面非常糟糕,而矛盾则是眼前的这种状况实在让人头疼。
因为此刻法国第1龙骑兵团的35坦克群已经根本就无暇顾及到阵地的安全。
在德军两翼装甲突袭的威胁下,他们这支支援部队都马上要自身难保了。
不过弗内朱尔上校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法军军官,他的意识很快就清醒了下来,随即便下达了作战命令
“各排,让手下的车组向后倒退,拉开与敌人的距离。“
随着弗内朱尔上校一声令下,加上他位于前端位置的座车开始倒退,其余第1龙骑兵团的20辆35坦克也开始了倒车行为。
但这样的举动其实对于战局而言为时已晚,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猛烈炮火的轰鸣中,一切都似乎来不及挽救。
而就在这个战局对于法军相当不利的时刻,弗内朱尔上校的耳麦内传来了一个朝气十足中带有一份沉稳的男性声音
“报告!第25龙骑兵团第3坦克连报到,请求立刻参与战斗,并向德军右翼装甲目标发起攻击!“
这个陌生的声音让弗内朱尔上校座车内的机电员一楞并迅速转告自己的车长,在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