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卿品斋  北宋大画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物归其用,在古代的县城,这条路足够用了。

街上有挑着担子的农夫;有闲溜达的妇女;有只穿着坎肩儿游荡的闲汉,他们成帮结伙,就像现代的小混混。也有骑着毛驴儿的官人,时而还有一顶灰色的轿子颤悠悠地路过。

人们穿着大致相同,尤其是男子,只能从衣裳的长短和材质辨别其身份的贵贱。只是多数人穿的都是布衣,也有些穿着麻衣,穿绫罗绸缎的则很少。

而且男子的服装颜色很单调,看来看去就黑白两种,多数都是黑色的。偶尔也有穿着灰色,或者绿色袍子的人,戴着黑纱幞头,看样子像是官吏。

女人的服装的色彩就多了,虽然不够艳丽,但也算清雅朴素。也是布衣裙装居多,绫罗绸缎少。看来,县城的市民多数都不算富裕。

不过刘庆发现,街上很多人不管男女,很多头上都簪着花儿。女人还好,男人看起就有些娘了。

街上声音糟杂,有车夫吆喝声,行人的私语声,小贩的叫卖声,街道两旁的店铺人来人往,小吃店的香味儿飘散出来。看起来倒有几分现代商业街的味道。也给刘庆展现了一副浓浓的古代生活画卷。

感受其中,刘庆不仅心生自豪。一千年前的中华小县城就有这样的文明和繁华,而那时的欧洲,恐怕还生活在彷如原始社会的黑暗当中。

路边有很多摆摊儿的,刘庆决定找个地方卖画。不过,他想先看看这条街上有没有卖字画儿的店铺。如果有的话,看看老板能不能收了他这幅一夜的杰作。

“郎君,那里有一家呢。”程云只给刘庆看。

当他们走到街道东边的时候,看到一家字画儿店,名叫卿品斋。门脸儿一副木雕的对联儿。黑色的店门显得十分沉稳。

店门开着,刘庆和程云直接走了进去。

近百十平米的店里,三面墙壁和中间架子上挂满了字画儿,一面货架上摆着笔墨纸砚,只是没有客人光临。

刘庆放心了,只要有字画店,那就说明字画是有市场的。

一个三十多岁,身着黑色绸衫,长得胖乎乎的伙计前来接待刘庆。伙计看刘庆穿的体面,不敢怠慢。只是程云的衣着让他皱眉。不过,既是女使(丫鬟),他也不做多想。

“欢迎客官。”胖伙计对刘庆恭恭敬敬一拜。

刘庆笑了笑,绕开伙计,去观看墙上的字画儿。不简单,这里竟然售卖米芾,苏东坡,范宽的书画。

当然,刘庆辨别不出真假,毕竟他对古代字画儿没有太大的研究。不过,他猜测,像这样的县城买的名家字画儿,大多可能都是高仿的赝品。

“苏公的字?”刘庆看着苏东坡的一副字问。

“没错,这正是苏公的字。”胖伙计确认。

刘庆微微一笑,问道:“不知苏公还活着吗?”

这话问的有些不太礼貌。胖伙计便这样认为,不由得再次上下打量刘庆,确是士子打扮,可说话有点儿俗。难不成是个假士子?

当然,刘庆是个现代人,自然不会像古人那样斟字酌句了。

胖伙计叹道:“苏公已于十年前殁在常州。”

闻听此言,刘庆颇感遗憾,他本想有机会去拜访这位大文豪,亲耳听他唱大江东去,可惜无缘了。

程云听了也很惊讶,毕竟苏轼是刘庆的偶像。

刘庆点点头。虽有遗憾,但人生有命,就是大罗神仙也有寿命,何况人乎。他继续逛店,竟然发现一副蔡京的字,不由得站住了。

蔡京他可熟悉,水浒传里有具体的形象,号称北宋六贼之首,大大的奸臣一个。

“郎君真是好眼力,这是当朝太师的字,是太师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我们掌柜的亲自求得的,这可是小店的唯一藏品!”胖伙计很得意地笑了笑,意思蔡京的字要比苏轼等大家的还要珍贵。

刘庆却在想,现在蔡京就做了太师,看来他已经独断朝纲了。这可不是好事儿。北宋的江山,就是断送在这些奸臣的手里。

不知为什么,说起蔡京,刘庆竟然义愤填膺。这或许和他的一身正气有关。不过,他倒是很想会会这位贼首,看看此人是如何厚颜无耻、祸国利己的。

只是眼下刘庆不过一介穷儒,而蔡京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太师,地位之高,不是刘庆想见就能见到的。

“郎君,您有意太师的字?”胖伙计趁机问,企图做下这桩生意。

刘庆却摇摇头,笑道:“不,我不是来买字画儿的。我是来卖画儿的。”

听了这话,胖伙计脸色微微一变,对刘庆不再热情。作为店长,他本来盼望着做一笔好买卖,却不料刘庆不是来买画儿的,而是来卖画儿的,这让他感到失望。

生意人都很迷信,每天只看第一单,如果顺利,全天都顺利。没想到一大早就碰到个卖画儿的,那岂不是全天都是来卖画儿的了?加上近段时间生意不好,作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