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世代簪缨  长生路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庆元城是庆州郡城,在庆州论面积它只能排名第二,但是位于庆州中部,联通四面八方,经济繁荣发达。庆元城的大名不止在庆州区区一州内。

虞国乃至附近几个国家都知道这座城池,那是因为这里有个家族——庆元李家,家族香火鼎盛,历经两个朝代,传承四百近五百年,世代簪缨。

不过这个李家运道没有白猿山张家好,张家先祖张施龙凭着一己之力,如履薄冰地在白芒山修仙界建立起张家,然后家族扩大,族人渐渐分散在齐国各地。

庆元李家和张家发展不一样,李家除了庆元城主脉外,在虞国各地还有十四条大一些的支脉,五服之内族人加起来有一万四千余人。

家族传承了那么久,李家主脉的一些人也是知道这世上有一群人,掌握着凡人不敢想象的力量,还能够长生不老,被称为修仙者,也就是他们口中的仙人大老爷。

李家家族里的族长和长老做梦都想要把自家家族变成那高高在上的修仙家族,就好像虞国中那几个名声不显的那些世家,有传言他们是修仙家族在世俗中的分家,他们不争不抢,但是一旦他们这些家族对于在某件事情上发声,对他们的建议,那虞国皇帝陛下都要慎重考虑,如果事情影响不是太大,那多半是会同意的。

如此对比起来,那虞国什么庆元李家就过于可笑了。

但是想要修行,第一步要有灵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李家每隔个几年时间,会去请正阳宗在城中堂口的修士过来帮忙测试家族中小孩子的灵根,而最近几年李家他们请的是长生观的仙人。

由于请修仙者出手的代价不菲,每一次那庆元城李家都要付出一大批钱财,这样一个大家族也不免为之心痛。

可是为什么这李家花了四百余年时间,还只是一个世俗世家,那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世俗家族强干弱枝的治家理念。

正阳宗修士或者长生观的修士过来测试灵根的时候,他们所测试的都是李家主脉的嫡系,一个支脉的人都没有。

如果支脉里面出现了修仙者,那以后到底以谁为主?

说到底终究是站在位置不一样,看待事情的态度就会明显的偏颇。

可那些嫡系才多少人,哪有那么容易出现身怀灵根的孩子,不过几百年下来,倒也还测出几个身怀灵根的李家主脉弟子。

这些弟子灵根都是三灵根乃至五灵根的中下等灵根,连一个双灵根的都没有,驻守在庆元城的正阳宗堂口修士自然没有兴趣去招收。

这些灵根资质不佳的孩童,对于正阳宗或者别的宗门来说,那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与其花费大力气在世俗中寻找有资质的孩童,还不如直接在修仙界里招收。

不过宗门为了不让宗门里面都是家族弟子或者散修,必须要从世俗中吸取新鲜的血液,所以宗门高阶修士对于世俗中上等资质的孩童更为欢喜。

李家在世俗中势力不小,但是在修仙界中那是摸眼黑,这些李家弟子只能凭着自己去闯荡。可是这些人运气实在是不好,在修仙中栽了一个大跟头,连一个练气家族都没有建立起来。这些张世平不知道,也没有去打听。他进了城以后,街上车水马龙,店铺一间接着一间,张世平闭着眼睛,感受着他前面就在车马上的那团灵气。

张世平嘴角带笑,看着城东,他发现刚才那团灵气就在东边方向。

庆元城城东联芳街,张世平刚刚从李家那块联芳坊门走下,上面书写了李家从虞国开科取仕两百多年来,李家八个进士,二十三个举人。

李老尚书几年前乞骸骨,想要回家养老,虞国那位二十三岁的皇帝陛下把老尚书的折子连续退了三次,直到第四次后,那位年轻的虞皇才依依不舍地准了老尚书的请求。

如今李家在虞国朝堂上,那老尚书的门生弟子可不少。而老尚书的大儿子已经是礼部员外郎,三儿子是永恩郡郡守,可谓是恩荣不断。

张世平没有直接从联芳街走进去,如此高门大户,就是官员从牌坊走过,都要下桥表示尊敬,一般的平民百姓倒是没有讲究那么多,但是他们也不会傻愣愣地走到李府门前,毕竟门口那两只大狮子可是凶的很。

李府很大,张世平转头在四周绕了半圈,看四周无人,施展隐身术和羽化术,然后轻轻一跃,就到了府里面。

张世平左看右看,他所在的地方前方有一座假山,还有一处水池子,水池中间有一座观水亭。

亭中有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小女孩,趴在栏杆上,手里向水中撒鱼食,欢声笑语,旁边的几个婢女很小心看着自家三小姐。

在走廊上,有个婢女端着盘子过来,上面青花翠玉碗中盛放的黑乎乎的药汤,“三小姐,该吃药了。”

“小莲,能不能不喝了?”那位三小姐皱着眉头,捏着鼻子,还接过药碗,很样子是服用了很多次,一口喝干了药汤,然后干呕了几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