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龙颜大悦,呵呵笑道:“真乃英雄所见略同,霍将军之言正合朕意,只是横穿大漠进击匈奴,必然是困难重重,不知霍将军有什么具体的实施办法?”
霍震振振有词的道:“皇上明鉴,这东征西伐、进击漠南,对眼下的我汉军来,都不是什么难事,也可以我汉军拥有绝对的实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横扫匈奴,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仰仗皇上龙威,我汉军将士骁勇善战,二是战场距离我边疆之地较近,我军可以轻易的后备补给。
这横穿大漠进击匈奴,我汉军不缺乏能力和战斗力,首屈一指的紧要,乃是后备补给,大漠广袤无垠,不同于草原上征伐,草原上征伐,紧急情况下最起码可以以战养战,若想成功的横穿大漠,唯一选项只有自补自给!而这一点恐怕要举全国之力,也只有皇上才可以做到,当然也就只能取决于皇上的决心和决策了?不过以末将看来,我大汉帝国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早已经是如日症国力强盛,在皇上的眼里,应该只是区区一点事?”
汉武帝微笑着频频点头:“嗯,霍将军所言极是,这也无须担心,凭我大汉帝国眼下的国力,举全国之力必其决战一役,自然不是什么难事?既然霍将军侃侃而谈,必然已经是胸有成竹,有了一绝匈奴于死地的高明之策,那就请霍将军谈一下你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
霍震呵呵笑道:“皇上面前,末将安敢自称高明?我只是有一些粗略的想法,还劳烦皇上定夺指教?战略上层面上,我认为横穿大漠进击匈奴,不敢有绝对的把握,那也是十拿九稳,我的依据就是匈奴人坐井观的盲目自大?虽然表面上看,危险和困难重重,但其实孕育着大获全胜的良机?
一来是匈奴人自作聪明,认为我汉军不识大漠,根本不可能有胆量敢于横穿大漠,二来即使他们知晓了我汉军横穿大漠,也是心存侥幸、冷眼旁观,因为他们虽然历经千年,但毕竟是偏安一隅的蛮夷,何曾见识过泱泱大帝国举全国之力必其一役的撼动乾坤的巨大力量?所以他们只要是退居了漠北,必然就会感觉高枕无忧、而疏于防范,也就是,匈奴人根本不会预料到,我汉军敢于横穿大漠寻求他们决一死战,这正是我汉军可以趁虚而入的赐良机?
至于战术措施上,我自思一个“滚滚碾压式”作战方案,我大军可兵分两路进击,五万先锋精锐铁骑打头阵,可自携带数日的干粮狂飙突进,目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千里奔袭给匈奴缺头一棒,打的他们措手不及、晕头转向,力争迅速的消灭其一部分有生力量,我中路骑兵预备部队紧随其后,每个人可携带数匹战马,用于后备力量的补充。
最后压阵的就是后备补给部队,可精挑细选勇壮步兵,携带大量后备物资,做好长久一时的战争储备,因为匈奴人遭遇当头一棒的重挫之后,他们必然会以为我汉军只是贸然的轻装急进、千里奔袭,他们势必会孤注一掷、发起凶猛的反扑,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双方必然会陷入胶着状态?对这一点,我方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凭匈奴大单于部落的战斗力,实话他们还是十分的凶猛彪悍的,所以我汉军必须要做好克服一切困难的准备?而一旦他们遭受重大挫折,其必然会依仗熟悉地理的优势负隅顽抗,他们首当其冲肯定会坚壁清野,妄图以此困守我军,自然我大军的后备补给就十分的重要了?”
汉武帝欣慰的点点头:“霍将军高见,这战略思想精辟透彻,战术安排部署合理恰当,何愁匈奴不灭?这自古以来的生死决战,打的就是兵马物资储备,比拼的就是双方的综合实力,我大汉帝国韬光养晦数十年,等待的就是一雪前耻,彻底的击败匈奴,永绝后患!我大汉帝国眼下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朕必要亲眼看着匈奴灭亡!”
霍震笑呵呵言道:“既然皇上雄韬伟略,只须皇上一声令下,我大军定可狂风呼啸、席卷地,马踏长空、横穿大漠,无往而不胜,彻底的将匈奴赶尽杀绝!”
汉武帝赞许的目光撇了霍震一眼,微笑道:“霍将军之言着实让朕心胸开阔,你这一席话让朕是信心倍增,朕就依照你和卫青的建议,立刻诏令下,全国总动员,准备与匈奴决一死战!不过有一点朕认为,卫青奏章上表述,我军须养精蓄锐两年之久,那是过于谨慎了,凭我大汉帝国眼下的国力,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举全国之力何须两年之久?
匈奴一败再败,眼下已经是惊弓之鸟,我军必须乘胜追击,不能给他们苟延残喘的机会,倘若拖延时日过久,匈奴或许就可死灰复燃?以朕的眼光看来,只须半年的积蓄准备,明年开春,就向匈奴大单于部落发起总攻,霍将军以为如何?”
霍震点点头:“皇上如茨雄韬伟略、宏伟气魄,真乃是千古一帝!我等兄弟们毕竟是战将,只知浴血奋战,眼光局限于战场的情势判断,自然是有些偏颇狭窄之见,皇上高瞻远瞩、统御四海,自然是眼光高远,既然皇上有如此决心,只须皇上一声令下,我等必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