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全部用空白纸覆盖弥封后,加盖骑缝章。
这是第一道程序,叫做“糊名”,类似于后世的装订密封,为的是防止舞弊。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层程序存在,阅卷人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是谁的试卷。
而后......装订密封过的考卷再通过特定的流程分送给阅卷人员进行评阅。
试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分配的。
因此,即便是阅卷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可以说是双重保障,算上之前选派主考官和同考官的流程,则算得上是三重保障。
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考试的公平,一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之后,阅卷人员会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其实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副主考官。
如果副主考官也中意这一份考卷,就会在上面批一个“取”字,意思和‘通过’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批了“取”字的卷子最后才能送给主考官的手里。
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这个时候,一个考卷,或者说一个考生的命运就此被最终决定。
中或者不中,必须经过至少三层人员的把控。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试卷可能连第一层的关卡都不能通过,更别提落在主考官的手里。
而这第一层的阅卷人员都是翰林院的翰林。
每一个翰林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评定一个生员的考卷当然不在话下。
只是......
此时此刻,李成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一份考卷,却并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