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皇子河水向东流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收这几天,门市生意是一年当中生意最好的时候。收秋前一个多月,锦程就开始盘算着门市的进货和资金情况。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嘞,不过,经过儿子上学这一次波澜,几乎上把家里收拾个底朝天,好钢是找不到了,现在能零星地找点钢片已经算是不错了。大块的钱寻摸不到,这也难不倒锦程,她把门市的货物分成了类,近几日平常几乎卖不着的东西统统只出不进,不再备货,一切都为收秋做准备。经过几年的熬炼,锦程也摸索出应对秋收的策略。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锦程几乎打破了这句话的束缚。锦程把手里的钱计算到角,门市上除了备了几样畅销的货物外,手头还剩下百十块钱的“流动资金”,可不要小看这点钱嘞,它在锦程的手里才是真正的流动起来。没有钱,货肯定备不齐,遇到有人来买东西,守喜就借口说门市上没有,去仓库拿吧,站在门口的锦程立即骑上自行车向城东批发站奔去,到那拿上几个货再飞奔过来,一天下来,不知道要跑上多少趟,锦程身上的汗从来没有真正消下去。两个人像打了鸡血,每天早上四五点就把门市打开,天亮的早,庄稼人可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一大早就下了地,当然缺少了东西或者东西损坏了都得抓紧补上去,这就别无选择的到锦程的店铺去。

十余天忙碌时光过后就进入了淡季。一场场连绵秋雨浇透了门市短暂的燥热,门市又恢复平淡。锦程仍旧是早早地打开门,可是,接连几天,连个问价儿的人都没有。

守喜盘着腿坐在躺椅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来车往。锦程洗完衣服就不停歇地在门市里转来转去。货物被摆放的整整齐齐,她按照货物销售的快慢分成了类,销售快的货物摆放在最外层,销售慢的放在里边的货架上。守喜看着忙碌的妻子总是笑着说:“你呀,就是闲不住,别把那铁家伙都摸生锈了”,锦程不去理会丈夫,继续干着自己的活。她确实不能让自己闲下来,闲下来的时候,她的脑子就开始飞速旋转,总感觉一不下心,脑子就能被甩出去,她害怕这种感觉。

门市不管盈利不盈利,贷款、国税、地税,卫生费总要上交,折合到每天也得五十七块钱。挣不够这57就又赔了本,这怎么能让她坐的住呢。

她不能再等,她也不会再等,每天早上,只要是门市不太忙,她就蹬上自行车满县城闲逛。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她不住地打量街边的门市,她渴望在这些门市上边寻找点商机,好让他们的门市生意好些。

东大街一个加天然气的白底红字的牌子吸引了她的目光。借口等待旁边店铺老板,她进了门跟店主先聊起来。一来二去,还真探索出来一点商业秘密。大罐倒小罐,从中挣点差价。锦程心里想,天然气家家户户都需要嘞,这应该是个市场,她寻摸着回去就干,一罐气也占不了多少钱。

说干就干,像是取得真经,锦程把车子骑得飞快。一路上,脑子也随着车轮飞速旋转。她把能用到的东西都罗列出来。三轮车,气瓶,加气台子。三轮车倒是不用发愁,家里院子里那辆三轮车闲置了好几年。没成想,这个万年闲的东西竟然在今天派上了用场。锦程心里暗自庆幸,好歹发挥点作用了,真是让她好几年落了话柄。

说起这个三轮车还得从好几年的夏天说起。妹妹锦绣在村子里种了点蔬菜,每天用自行车拉着去县城贩卖,她一心想买辆三轮车,也能多拉点货。一天,锦绣找到锦程,央求着借钱买车。她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钱,碍于妹妹的面子,她从邻居家周转了一百多才算凑齐。不成想,邻居家钱还没有还完,锦绣又把车子推到了门市。

“姐,俺这车子不要了呀,给你吧,那钱俺也不还了”锦绣放下车子说。

锦程听过妹妹的话,顿时目瞪口呆。这是啥意思?她甚至怀疑自己的听力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再说了,这也不符合逻辑呀。她不解地问:“这是啥意思呀?”

“嗨,这车子也带不了多少货,骑起来还死沉活沉的,俺也不想要了……”锦绣解释道。

在一旁听着姐俩对话的守喜也有些着急,站在一旁直吧唧嘴。

“你不要了,给俺也冇用呀,俺也用不着,再说了,这钱还是俺借别人的呀,不能还人家一辆破三轮车吧?”锦程有些不高兴地说。

“反正俺是不要了,俺也冇钱,车子先放这吧,等俺有钱了再骑走。”锦绣有些不耐烦地说。

话到此,锦程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再接下去。真是发愁,这事儿办的……,哎,这叫啥事儿啊!锦程心里不是滋味,面对着妹妹的“摊牌”,除了接受还能怎么样呢。按照之前的交往推理,三轮车一旦骑回家,钱和车子估计都冇了。算了,吃亏站岗就这一回了,锦程无奈地接受了这辆“不速之客”。

从那以后,车子就被闲置在过道,一瞧见这辆车,守喜气就不打一处来,时常找个机会就损锦程几句。锦程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不,马上,车子就派上用场了。锦程心里有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