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商旅不行  匈奴长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河上流以西,黄土高原偏北,有一支俊美的山川,名作焉支山,既可以按照匈奴人的叫法唤做“天后”,也可以亲切地翻译为胭脂山。

焉支山北坡,同北山山脉一起孕育了一条狭长的甬道,这便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钳制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平原,又以南祁连、北山川两条山脉作屏障,这两条山脉就像两只大手将它拢护在中心,实属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

像这样狭长的地带,必定有进出的两道关口。

通常被人广而歌之的玉门关,就是其中一道关口,西去便是辽阔西域,东来即为大汉疆域。

而拱卫大汉疆域,长期以来一直霸占在匈奴人手里,从而阻塞大汉与西域连接的便是凉州,也可以叫武威,不过武威这个名字是汉人取的。

武威全名“武功军威”,几十年前霍去病将军飞越胭脂山,横刀立马,连着将折兰、卢胡、休屠三位匈奴王斩落马下,且夺了匈奴人的“圣物”——祭天金人。

天子龙颜大悦,赐“武功军威”四字,又设河西四郡,其中就有武威郡。

韩邪他们驻扎的地方就是武威郡,作为河西走廊的入口,这里早已没有过去匈奴对大汉的那般严防死守,而是改头换面,一越成为最繁华的城市。

而自武威北望,隐隐约约可以瞧见山上的一连串尘土般的黄色,那是汉长城,据说一直连绵到玉门关,多半是吹牛。

韩邪快马入城,从南门直奔武威城内主干道,转第二个小巷,再从小巷转至东城红灯区,也就是酒楼林立的处所。

至于“红灯区”这个名字,自然是韩邪取的,一道夜晚这里便红灯点缀如花海,实在是和这三字绝配。

酒楼约莫百十座,皆婉转而歌。

歌者不同,声色各异,唯有一处清亮有余,在众多姐妹中脱颖而出,那便是歌仙楼。

歌仙楼确实有一位歌仙,还很美,这位很美的歌仙抛头露面、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自然是有所依仗。

歌仙楼是西汉财阀集团的地标建筑,可以算作办公楼,只不过几乎没有几个职员在这里上班——这里主要是消息集散地,以及每逢要事的聚会场所。

有时也对外营业,不过价格嘛,自然水涨船高。

门口的侍卫拦住了韩邪,韩邪从兜里抛出一锭银子,侍卫依然摇头,韩邪又拿出一锭,侍卫并不收,指了指马,于是韩邪只好下马而行。

门口的管事早已认识他:“小韩大人,今日您不是不来吗?”

“前日落了个东西。”

韩邪同管事一齐假笑,顺便将马交予他,嘱咐一句,“我自己会找,你忙你的。”

“是。”

管事恭敬牵马,送走了韩邪,再将马转交给候着的小厮,“去通知一声,给宴会加个席位。”

小厮有所顾虑:“老大哥,卓老爷说——”

“说什么说!”

管事一巴掌呼在小厮脑门上,“一万大军就在城外住着呢!知道不,现在这里属谁最大?”

“知道了。”

小厮摸着脑门小跑而去,身后的大青马嚼了下舌根子,跨起大步,跟着走了。只留管事心事重重,虽说卢老爷嘱咐自己不要使天家的人不快,要天家的人真想在西域插一把手,那又该如何呢?

韩邪之所以能够在武威肆无忌惮,一部分归功于公主护卫兼太子侍从的身份,另一部分就是王恢那一万先锋军的功劳。不过,还有一部分是韩邪的厚脸皮。

比如强行把小湖卖了个“天价”,由于过分羞耻,在就这里就不做补充叙述了。

总之,小湖就这样被卖进了歌仙楼,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歌姬——这是韩邪的本意,就是不知道小湖作何打算,要知道今晚来这歌仙楼的都是贵人,做些出格的举动也再正常不过了吧?

秉持着“既然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原则的韩邪,自然不会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商人,于是他的目标就落在了这些贵人身上。

首选目标:卓氏。

卓氏作为四川本地财主,把控蜀中的铁矿,以冶铁、贩卖器具为主。据说其为赵国皇室后人,在赵国遗族的拥护下有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

次选目标:程郑。

程郑和卓氏一样是四川本地财主,也是冶铁大亨,但他比较机灵,不去抢卓氏在富裕地区的生意,而另辟蹊径,卖外更需要开垦的西南、满溢地区,收获颇丰。

备选目标:

一、孔氏,天下最厉害的中间商,歌仙楼便是他的产业。在西域这一块,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二、刀闲,奴隶大亨,西汉的剥削家,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

三、曹氏,金融大亨,堪称高利贷的实践家;

四、任氏,边陲财主,擅长养羊、栽花、种树、不动产变现、母彘的产后护理等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