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就是“行气”,
行气是武学、修道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种方式,以呼吸吐纳为基础,调动经脉中的内气运行,不断的贯通经脉,勾连天地,积蓄法力。
练到高深境界,天人合一之后,甚至动念之间便能吸纳无穷天地元气,发挥出天灾一般的战斗效果!
再如叶凝此生所修炼的太上丹经,其中的武学和道术体系就是最标准的观想模式
以精神意念观想某种形象,镇压心魔,慑服一切杂念,最终形神合一,形成某种武道拳意,同样有种种玄妙和神通!
除此之外,入定,存思,导引,坐忘、服气种种起步奠基方式,同样有着属于自己那一套庞大的力量体系。
不过以叶凝如今之境界,所欲求者,却是那极为少见,而力量体系也最是精纯的“坐忘”!
道家正宗的坐功心法,无不以脱欲忘情为根本,而在初始修行时怎么达到虚空寂灭的精神状态呢?
这就需要“坐忘”了!
所谓坐忘,就是要“黜聪明,离形去知”,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意识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
如此,才能达到“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纳万物”、“大道同游”的精神状态。
亦只有如此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的境界,才能洗去一切后天痕迹,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
人身窍穴与天地自然共鸣,天地人三才共运,练出纯之又纯的先天一气!
如果是初修行者,想要走这一步,那自然是极为困难,心法、内功、外功,这三大部分,几乎是缺一不可!
而若将之细分,在抱元守一、调息吐纳、洗涤杂念等等方面,亦有着种种繁复严格的要求!
不过对于此时的叶凝而言,在精、神之道走到巅峰后,想要再转修气道,那就简单了。
毕竟,其宗旨无非是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几句!
大道至简,亦至深。
道德经将之阐述的很简单,但这是得道之后的眼界,
想要寻道、求道、证道,对于修道者而言,仅仅只是这本大道总纲,还不够!
总纲终究只是总纲,它所能做的,是指明方向,引导修行,这是大的方面。
可若要放到细处,却还需要如台阶般一步步上升、修行的种种秘方法门,技术要诀。
而叶凝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按总纲所指引的方向,将理论转化为获得实际力量的具体步骤!
在永恒国度之中琢磨、尝试了许久,不知人间几多岁月,待到干戈将起之时,叶凝似是若有所获。
当即,便只见他一步踏出,虽未动用自身掌握永恒国度之权柄,但他这一步之下,却是生生跨越了永恒国度,来到了太始山中!
虚极静笃,无复我身。
默运先前初悟之妙诀,叶凝杳杳冥冥,迅速与天地合一,以心神感知到了一个隐秘的所在。
他轻叱一声,不动用精神,只心意一吐,撞破玄关。
这玄关并非头顶卤门,也非脚下涌泉,不是泥丸,并非丹田,更不是原先那十二万九千六百窍,而是身前鼻端三寸处,一处虚空所藏。
这是叶凝为开辟练气之道,在这里冲破关窍,开辟的一处外窍!
这处外窍有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妙处,在大唐道门,其谓之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乃丹家之秘,又有玄窍、玄牝、玄牝之门,虚无窟子、偃月炉、西南乡、戊己门、谷神、天地根等异名。
道经言“此窍不着于幻身,亦不离乎幻身。不着于幻身者,非一切有形之物不离乎幻身者,非可于身外求也”。
结合此世之窍穴法门,为求练气之道,却是叫叶凝从十二万九千六百窍中,又开一虚空大窍!
此刻,叶凝体内简单蕴藏的精气涌出,如泻水之池般,流入玄关一窍内,这点精气对于叶凝而言,虽只是毫毛,
但这一去,便叫那天地在他心中都有了一番新颜色!
他的感知迅速脱离了眼睛,渐渐沉入元气的本质,那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乃至生灵万物,皆褪去表象,反馈为元气本质!
之前虽有所感,但时至此刻,叶凝方才深入了解了元气本质,洞悉了其间的种种微妙性质,只此时自天穹洒落的月光之中,
就有种种复杂的元气纠缠,各具微妙!
叶凝心念一动,结合诸世所学,迅速创出了一门辨气法,将自己所识之诸气一一分类。
那阴性的元气,粗略可以大体分为九种,细分为八十一种,再除去数种比较驳杂,要么带有晦气,要么太过阴沉
总之不太符合道门炼气法所求:灵、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