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大军集结  建安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普从崔超那里回来后,再也没有去催促过联系卢植的事。他觉得自己也许是真的操之过急了。

为了平复自己略有些焦虑的心情,他特地让崔钧帮他购置了古琴和琵琶,以声乐自娱。

在另一个时空,赵普是最知名的历史考古学者之一。但他并不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赋,仅仅是爱好而已。

音乐尤其是古乐才是他的天赋所在,他甚至一度想要辞职做一名推广古乐谱的音乐人。

众多知名的古乐谱如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将军令等,他随身带得那本尚在修订中的《古乐谱均均有收录,而且均是他经过润色改编过的。

后汉时的读书人,因为前朝独尊儒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基本是必修课。只不过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

所以,基本上这时的士人都略通音乐。

因此,赵普让帮忙购置乐器,崔钧并不觉得意外,这是古人陶冶情操的必需品。

他把琴和琵琶带来之后,简单闲聊了几句后,就出了崔氏为赵普准备的小院。他近来忙得不可开交,购置铁器,采办粮食布匹等很多事都得他去办。

可赵普院中的琵琶声一响,崔钧给勾回去了。

赵普许久未曾弹弄琵琶,小试身手来了一曲琵琶语。

音乐的发展,不敢说越往后越动听,但无疑越往后就越繁复,越完善。

崔钧自然不曾听过这首后世名曲琵琶语,被其韵律打动,惊为天人,定要拜赵普为先生学习乐谱。

赵普在另一个时空教书育人,自然不讨厌学生。可后世的声乐和此时差异巨大,教习方法自然也大大不同,他根本无从入手。

只是这崔钧态度坚决,他实在拗不过,只好答应他,不过得等到平定了黄巾之乱,那时再开始授课。

这点尽管崔钧一再央求,赵普也不肯退让。他玩琵琶古琴,本来是为了这段时间自娱自乐,教学生不是给自己找烦心事吗!

五月份的下半月,赵普基本都在尝试以乐静心。偶尔会去军营一趟,他纵然不擅军事,但觉得在乱世这方面还是要学一学的。

六月伴随着雷阵雨轰鸣而来,赵普坐在屋檐下拨弄古琴,然而琴声俱被雷雨声淹没,这让他颇为心烦。

恰巧这时崔钧打着雨伞匆匆而来,他以为崔钧是来学琴的,意兴阑珊道:“这大雨天你觉得还适合探讨声乐吗?”

崔钧道:“先生误会了,是阿叔让我来的,巨鹿郡那边情况有变,阿叔传唤先生前去商议大事。”

赵普闻言拿起墙角的油纸伞,就冲着崔超那边去了。他等这一刻可太久了。

两院相隔不过数百步,雨势也远没有雷声轰鸣的那么大,但因为赵普跑的匆忙,半边身子都湿了。

崔超房中此刻已经坐满了人,除了高览、李博之外,还有其他的军事长官。

毕竟此刻安平县加上崔氏的义从,这里得有近一万五千人的部队,这么庞大的基数是需要临时设立一些校尉来操练和统领的。

汉时的军制不如后世军师旅团这样简单分明,京师兵和地方兵完全是不同的编制。

这里简单说一下地方兵。汉军在地方均是有太守领兵,太守下一般设有郡尉,协助太守管理军队。

而一郡兵力通常只有万人左右,像河内、汝南这样人口极多地域广阔的大郡除外。

这万人军队通常分为若干部,部有校尉辖制,校尉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

此刻这支由崔超率领的安平军,几乎就是一郡之兵。但崔超只是挂名的涿县县尉,跟郡守这样两千石的官职差的有点远,因此他不敢贸然设置郡尉这样军官。

只是把部众分为五部,设置了六名校尉,五名校尉辖制五部兵卒,他们五人则听从高览调遣,高览就相当于郡尉。

屋内多出来的五人便是五部校尉。

赵普是最后一个赶来的,想来情况略有些紧急,崔超没有任何的客套话,直接言明冀州情况大变。

散布出去的斥候这几天频道传回来消息。之前一直纠缠张角主力的卢植部取得了一些小规模胜利。

这让张氏兄弟很紧张,着令冀州范围的黄巾军向巨鹿郡集结,张角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消灭卢植部,这支骁勇的汉军始终会如附骨之蛆,将黄巾军主力钉在冀州。

得益于黄巾军向巨鹿郡靠拢,斥候深入腹地,探听到周边广宗、高邑等地皆防备空虚。

赵普一直主张的配合卢植共抗黄巾军主力的机会来了。

“大家都有什么建议不妨提出来。”崔超不曾统领过如此庞大的军队,此刻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他本人是有绕道与卢植合兵一处的打算。毕竟卢植其人乃是海内名儒,文武双全,先后平定过九江郡和庐江郡的蛮族叛乱,可谓统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