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南征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听完赵哲的指示,孙立德回到了锐士营的指挥位置,集结部队准备开拔。

中军离开集结点后,锐士营跟在乡兵队伍后,开始行军。

随着部队的南下,孙立德眼中的景色越来越荒凉。

三天之后,锐士营来到了黄河边的渡口,这座渡口从汉国立国开始使用,一直使用到今天。

黄河改道区域位于下游地区,此这处渡口的设备没有受到损失,依旧可以使用。

等锐士营到达渡口的时候,汉军已经在黄河制作了一条浮桥,汉兵源源不断顺着浮桥南下。

一些士兵正在路边焚烧战死者的尸体,渡河似乎并不是一帆风顺,汉军在这里出现了损失。

在渡河点,赵哲留下了一支乡兵小队进行防守。

过了黄河再走一天的路程就能到达河西郡,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战斗开始。

渡河之后,孙立德总算感受到了战争的氛围。

赵哲要求孙立德每天定时汇报侦查情况。

赵哲不仅需要后军的军情,他还会不定时将前线战况派快马告知孙立德。

通过快马的汇报,孙立德知道汉军的先锋已经夺取了河西郡北方的一座小城。

在这座城里,汉军遇到了第一次抵抗。

城里有一支义从军的小队,尽管汉军在渡口已经和周军有过交战,但是这支守城的义从军却完全没有提高警惕,制定防御手段。

当刘翼带领的先锋军赶到城外的时候,城门依旧大开,守城士兵懒洋洋的站在城门处。

义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座边城。

赵哲将俘虏的义从军全部坑杀,表示平叛决心。

孙立德知道命令的时候已经太晚,失去劝谏的机会。

在孙立德看来,相对于周军,汉军并没有优势,此时的赵哲不仅不应该使用雷霆手段,反而应当采取怀柔手段。

怀柔手段即使不能争取敌军的投靠,同样

可以让敌军内部军心不稳,制造矛盾。

孙立德想到了赵哲给自己的稳重形象,形象真的很具有欺骗性,先是宣布劫掠,现在又坑杀战俘,这名统帅的性格比自己想象中更恶劣。

不管怎么样,汉军终究是胜了,第一次踏河内郡的土地,收复了自己第领土,政治意义远远超过了军事意义。

汉军取胜之后,锐士营也进入了这座小城休整。

傍晚,中军快马传达了赵哲的最新的军令,情况有变,军队需要加快行军速度,在三天内到达丰溪城。

城内各处响起了集结号,赵哲的军令似乎是同时下发给各支军队。

孙立德集结军队开始出城。

紧赶慢赶,汉军终于在第三天赶到了丰溪城下。

在汉军南下的时候,叛军和周军并没有跟汉军一城一地的进行厮杀。

很多城市被放弃,汉军顺利的收复大片领土。

敌军放弃了抵抗,汉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战果。

敌人在撤军的时候,不仅将所有能搬的粮食都搬走了,搬不走的粮食也就地焚烧干净。

一些下手更狠的敌人甚至连城内的房屋都烧毁了,汉军只能露宿街头。

汉军所到之处遇到的只有一座座空城和无家可回的百姓。

汉军本身粮食就不多,就连孙立德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也只能保证自己的部队不劫掠百姓,完全没有余粮救济百姓。

个别军纪较差的部队已经开始劫掠,赵哲对于这些情况并没有进行过问。

在多个占领区,汉军和百姓之间开始产生对抗,有一个乡兵小队甚至遭到了一队百姓冲击军营,虽然乡兵将百姓们驱散了,却损失了两名战士。

如果说军民的矛盾虽然激烈但是还没有到达致命的程度,官军和义军之间的矛盾却已经激化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所谓的义军本就是由三川郡的豪强队伍和流民武装组成,豪强的将领毕竟家大业大,不会因为小事反抗政府,流民武装却不一样,这些流民,之所以离开家乡成为流民,只是为了生存。

流民愿意加入义军帮助汉军作战同样是为了生存,赵哲召集义军的时候,曾经发布过军令,声称会提供粮饷。

战事开始之后,赵哲忘记了自己的承诺,要求各军从敌人手下夺取粮食。

义军众将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义军的普通士兵却非常不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