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立德一样,柳鸿远也为了这场决战进行了很多准备。
华灵山的独特气候特点,在华灵山一带极为出名,柳鸿远在得知华灵山有大雾笼罩的时候,立即做出了派兵奇袭的决定。
汉军的总兵力大概有四千人,柳鸿远的奇袭部队整整部署了一千五百人。
柳鸿远对奇袭部队报以信心,除了派出大量骑兵、机动步兵和游骑,柳鸿远还派出了少量步兵协同这些骑兵进攻。
整支奇袭部队由老将冯雪峰亲自统帅。
山行动特别顺利。
尽管河内军在各个山路道口部署了守军。
在大雾的掩护下,冯雪峰派出了伪装成河内军的暗杀部队,杀死了所有守路兵。
顺利的攻大营,冯雪峰发现自己失算了,河内军早已经下山,山只留下了少量伤兵。
冯雪峰一猜就想明白了孙立德的目的,河内军趁大雾下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发动奇袭。
冯雪峰当即立断,命令将士迅速下山,接应平原的柳鸿远。
山容易下山难,汉军又在雾中行军,难度更大。
尽管雾气开始消散,但是相对于孙立德的奇袭部队,汉军需要更快的时间。
冯雪峰军中有大量骑兵,军令可以传达给将士,却没有办法传达给坐骑。
坐骑们听不懂汉军将士的指挥,在下山过程中发生大量意外事故。
马蹄受伤的、连人带马坠下山的、撞在一起的。
还没有和河内军作战,仅仅是下山过程中,汉军将士就发生了大量减员。
等到冯雪峰带领士兵到达无名平原时,原本一千五百人的队伍,集结在冯雪峰身边的,只有五百人左右。
在山的时候,冯雪峰俯瞰过整个战场,河内军掌握主动权,汉军的局势不妙。
到了平原,两军将士缠斗在一起,冯雪峰在短时间内看不清战场的战局。
虽然局势不算明朗,但是冯雪峰明白,此时他需要打乱河内军的节奏。
大批奇袭华灵山的部队还没下山,士兵源源不断下山。
但冯雪峰不准备继续等下去,他已经意识到汉军的正面部队开始崩溃了,冯雪峰要亲自统帅身边所有能集结起的部队,打乱汉军的节奏。
很显然,河内军也注意到了汉军的奇袭部队,一支长枪部队提前摆好阵型,做好了战斗准备,面朝着柳鸿远摆出枪阵。
冯雪峰当然不会带着自己的骑兵傻傻的朝枪阵发起冲锋,即使冲乱了河内军的枪阵,己方也会损失惨重。
冯雪峰决定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绕过了面前的河内军,朝着汉军的主力发起进攻。
河内军的枪阵并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放任汉军骑兵经过。
知道汉军骑阵从河内军枪阵旁经过的时候,河内军的阵型才发生了变化,出乎冯雪峰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河内军在枪阵的最后方部署了一批连弩兵。
汉军的军中也有一批连弩,冯雪峰是柳鸿远的爱将,当然知道这些武器是什么,也明白这些武器的威力。
随着破空声的不断响起,大量骑兵被连弩射倒在地。
倒地的坐骑和士兵绊倒了后方冲锋的骑兵。
冯雪峰着了河内军将领的道,对方的杀招从一开使就不是枪阵。
枪阵确实是对抗步兵对抗骑兵的最好选择,在这无名平原,骑兵掌握着战斗主动权。
河内军部署枪阵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隐藏后方的连弩兵。
直到汉军骑兵从河内军枪阵旁掠过的时候,这些连弩兵才投入战场,对骑兵部队造成致命一击。
由于是从斜线角度发起的射击,汉军骑兵损失极大。
骑兵受到重创,就连阵型都被打乱了。
冯雪峰没有对这些河内军连弩兵发起报复性攻击,他明白,此时的汉军骑阵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冯雪峰稍微放缓马速,等待后方的骑兵跟,大致恢复阵型之后,再次发起冲锋。
突破河内军后军的封锁之后,冯雪峰已经看清楚了战场,汉军已经全线崩溃,河内军正在进行追击。
冯雪峰决定对河内军中路进行冲击,吸引河内军的注意,为柳鸿远争取到重整军队的时间。
在冯雪峰看来,只要柳鸿远能够重整败兵,配合奇袭部队对河内军进行夹攻,汉军未必没有转败为胜的机会。
冯雪峰立即命令将士吹响冲锋号,朝着汉军发起冲锋。
在汉军骑阵发起冲锋的时候,一队一百人的骑兵部队从河内军的右翼出现,抵达战场。
河内军的骑兵和汉军骑兵几乎是同一时间发起冲锋。
河内军骑兵没有直接朝杀向汉军骑兵,而是抢在汉军之前,到达了河内军的军阵后方,下马列阵。
河内军的将士们摆成枪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