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三章 忠义军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蒋继嗣满足了陈兴昌的要求,带领部队到达武川郡中部战场,同时派出使者,邀请汉军择日决战。

面对河内军的邀战,陈兴昌没有做任何回应,他选择不主动,不拒绝。

在河内军军到达战场之后,汉军不仅放弃所有成建制进攻行动,还在重点部位进行收缩防御。

两军在青云岗一带展开对峙。

青云岗位于武川郡中部,是整个周地最大的丘陵地带,整个战场北部有三个村庄。

配合青云岗的地形,这三个村庄可以发挥重要的防御效果。

此时这三个村庄都处在汉军的掌控中,如果蒋继嗣决定主动进攻,局势对河内军不利。

蒋继嗣看清战场,没有急着进攻。

丘陵地区不仅会抵消河内军的骑兵优势,还会增强汉军的防御能力。

蒋继嗣带兵是为了决战的,并不是准备送死,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蒋继嗣选择先观望,等待战机。

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保持着冷静的克制。

两军派出大量快马,对战场进行侦查,两军的信使也传达或真或假的情报。

渐渐的,双方开始进行试探性攻击。

今天,河内军将士佯攻一个村庄;明天,汉军将士偷袭河内军一个警戒点。

双方的主将控制着战场节奏,处在战局中的将士们却不断开始擅自行动。

蒋继嗣的威信终究好过陈兴昌,因此,河内军的秩序远远好于汉军。

杨开带领的部分反正军被围困在双月村,此时河内军中的将士以蒋继嗣的嫡系兵力为主,将士们对于蒋继嗣的命令选择无条件执行。

陈兴昌则不同,他代表的派系只是汉军众多势力中的一支。

由于陈兴昌的命令,人多势众的汉军只能被动挨打,很多人因此心生不满。

大多数人把不满情绪放在心中,少数将领选择了发泄情绪。

最先表达不满的,是老将吕承望的孙子吕建业。

吕建业的部队本是汉军叛军组成的周军编外部队,这支部队既不受周军欢迎,又不受汉军待见。

当周虎起兵反叛之后,刘翼意识到了这支部队的价值。

正因为不受周人待见,所以这支部队没有被敌人收买的价值,使用起来比较放心。

吕承望病逝之后,为了拉拢人心,吕建业成为这支营伍的营官,部队名称也变更为忠义营。

刘翼赐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嘲讽,他确实对这支部队怀有期待,希望吕建业带领忠义营在战场取得突破。

忠义营在北方战场没有立下战功,也没有出过大错,表现平平无奇。

吕建业虽然没有能力,却有着年轻人的通病,拥有超出能力的野心。

这一次在武川郡的决战,让吕建业自认为把握住了机会。

吕建业想通过战斗获取战功,证明自己靠的是能力,而不是出身,以此压服军中的质疑言论。

立功的第一步,是刷存在感。

为了让众将重视自己,吕建业多次在军议现场让陈兴昌难堪,在军营中公开批评陈兴昌的战略战术,甚至还说陈兴昌是投降主义者。

陈兴昌毕竟是一个年轻人,最开始的时候,还能对吕建业的质疑进行耐心答复,对于吕建业的挑衅置之不理。

到了后来,两个人在军议现场公开吵了起来,双方彻底撕破了脸。

吕建业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对,反而认为陈兴昌压制军中正确建议。

军议没有结束,吕建业就离开了会议现场,亲自带领麾下五百将士,朝着河内军的防线发起进攻。

汉军的攻势非常顺利,不仅打了河内军一个措手不及,还斩杀了河内军的一个前线队长。

轻易的成功让吕建业忘乎所以,吕建业发现河内军准备不足,他没有见好就收,而是在把捷报送回后方大营之后,继续带兵南下。

汉军的进攻确实不断取得突破,忠义军连续击退河内军的三支小队。

河内军逐渐增强的抵抗能力并没有引起吕建业的警惕,吕建业的脑海中只回响着一个念头,“赢一次再就走。”

忠义营的攻势被河内军阻挡在青云岗中南部的三处高地之间。

吕建业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深入敌后。

汉军准备撤退的时候,河内军将士已经封锁住了忠义营的退路。

吕建业派出求援的将士根本冲不过河内军的封锁,他尝试带兵突围,却接连被打退。

最终,吕建业认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升起狼烟求援。

面对吕建业的求救,陈兴昌表示很愤怒。

当收到第一封捷报的时候,陈兴昌就已经派出快马,要求吕建业迅速撤军。

吕建业却完全没有把陈兴昌的命令当回事,不仅没有撤兵,反而不断派士兵回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