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柳鸿远派人招揽孙虎的时候,孙虎立即响应,不懂内情的人会以为孙虎重情重义,只有孙虎自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柳鸿远确实在北地郡担任了多年郡守,孙虎也一直是他的老部下,但是,孙虎的起兵可不全是为了顾惜旧情。
对孙立德的仇恨,以及北地郡的权力真空,都是促使孙虎起兵的重要诱因。
孙虎也不得不承认,仇恨其实是所有理由中最重要的那个。
孙虎和孙立德两个人结仇的原因微不足道,仅仅因为孙立德抽调了孙虎的精锐,孙立德并不仅仅是针对孙虎,柳鸿远给他的命令是在全郡募兵。
但是,孙虎却因此结仇,仇恨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直到开出的那朵黑暗之花。
事到如今,仇恨的起因已经不重要,仇恨的后果同样不重要,唯有仇恨本身最重要,仇恨带给孙虎力量。
时间匆匆,孙虎还是那个郡城兵的主将,孙立德的功绩却不断增大,在南征北战中,孙立德不仅立下了威名,还摇身一变成为了河内王。
他也曾经想过,如果在孙立德求助的时候,自己做出让步,没有进行刁难,双方的关系会不会不一样,孙虎会不会在面临的选择时,有更多的余地和筹码。
当然,这种想法很快就消失了,仇恨之火重新在孙虎胸中燃烧了起来。
孙虎了解孙立德,知道孙立德的崛起与运气分不开,现在的孙虎也做好了准备,等待运气等待降临。
早在柳鸿远派出使者联络孙虎之前,孙虎就已经做好了起事的准备。
守卫长城防线的唐永是孙立德的亲信旧将。
孙立德在北地郡的东部筑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挡住北方游牧民族,而是隔绝朔方郡将士的西进通道。
孙虎是未必是最早看出孙立德野心的人,却是最先派出使者,秘密散布孙立德的不忠消息的人。
汉廷收到了孙虎的信件,却没有进行处理,孙虎对此很理解,毕竟柳鸿远已经谋反了,汉廷没有精力再逼反一个军阀。
虽然理解,但是孙虎无法接受,他不愿眼睁睁的看着孙立德发展壮大,但是他得到的消息全都与孙立德有关。
坦率的讲,孙虎虽然给汉廷送去了问题,却没有送去解决方法。
汉廷对此的解决方法,是看不到,就假装不存在。
除此之外,汉廷还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提拔孙立德成为河内郡的郡守,会让孙立德与柳鸿远两人两虎相争,汉廷可以从中渔利。
说坏话就要做好被人发现的准备,孙立德很有可能知道自己的举报行动,既然汉廷没有做出应对,孙虎主动采取手段进行自救。
孙虎不仅秘密联系了旧部乔永刚,获取了旧部的效忠,还联络了散落在北地郡的土匪。
孙立德平灭燕山匪患不久南下三川郡,大量被打散的土匪在山中躲藏,孙虎联络的就是这支力量。
总之,所有对孙立德不满、对现有身份地位不满的、甚至是招安无门的人,孙虎都尝试进行拉拢。
大多数人没有立即站队,但还是有一些亡命之徒表现出了投诚意愿。
柳鸿远派出信使报告了汉王的禅让仪式,孙虎有了正规名义发展势力。
正因为在起事之前,孙虎已经做好了起事的准备,所以整个起事过程非常顺利。
柳鸿远的信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在信件中,柳鸿远回顾了自己和孙虎的情谊,语气平和的提出请求,希望孙虎带兵东进,协助费翔击破河内军。
对于柳鸿远的请求,孙虎嗤之以鼻。
在孙虎看来,柳鸿远虽然是自己的领导,但是双方更多的是下级的情谊,并没有很深的感情,某种意义,孙虎与孙立德的仇恨还是源自柳鸿远。
孙虎评估了北地郡的形势,自己太弱小了,提前放汉军进入北地郡,对他来说没有好处。
孙虎起事之后,军队迅速扩编,这些人可不是为了梦想加入自己,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这些人需要获得回报。
正因为如此,在起事的早期,孙虎把精力都用在了北地郡西部的攻城略地。
选择西部不选择东部,同样出于对孙虎自己的个人利益考量,河内军和汉军属于不死不休的关系,东部战场河内军必然会投入主力,在这个战场,不仅河内军可以牵制汉军,汉军同样可以牵制河内军。
另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则是因为北地郡刚刚经历了匪患,进攻这些残破的城镇和村庄收获不到合适的战利品。
孙虎亲自带领部队西进之后,掠夺了大量财富,攻占了大批村庄和城镇,但是,他进攻的这些土地,并不是孙立德实际控制区。
倒在这个以大汉忠臣身份起兵的将领屠刀下的,其实也是汉国官吏。
在战乱初期,孙虎的势力和兵力快速扩张,响应者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