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宁召集了自己的营伍,又从附近的守军中募集了部分敢死将士。
他的目的是带领河内军走向胜利,而不是送死,带越多的部队,胜算当然会越高。
在衡州城的城门,毛宁完成了训话和激励在内的所有战前工作。
以弱势兵力进攻强大的对手,将士们将会承担巨大压力,如果命令太复杂,将士们很容易在战斗中忘记自己的任务。
毛宁只给将士们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跟紧自己的旗帜,跟着旗帜冲锋,毛宁不要求将士们追击敌人,他只希望将士们跟进自己。
将士们很快明白了作战任务,随后前往城下休息,检查装备。
为了提高行军速度和将士们的灵活性,将士们不仅轻装阵,还舍弃了身的非战斗物品,只换一支轻便的长矛,腰间别着一把短刀。
毛宁重新返回城墙,观察城外的唐军,等待唐军的下一波进攻。
唐军的进攻就如同潮水的涨落一般,一波退下,另一波立即攻,整场攻势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了唐军的兵力优势。
在河内军的拼死反击之中,唐军新的一轮进攻开始了。
毛宁静静的等待,一边估算着距离,一边寻找唐军主将的位置。
他也尝试过从俘虏口中问出唐军主将的位置,但是唐军的俘虏都只是最基层的士兵,同样不知道唐军主将是谁,更不知道将旗在哪里。
毛宁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排查。
在之前的攻防战中,所有参与攻坚的部队都被毛宁排除了。
毕竟,承担攻坚任务的,尤其是前几波行动的将士,必然在唐军中地位很低,承担着消耗河内军的作用。
唐军的主将就在那些没有参加攻城任务的部队中,毛宁通过布阵位置,军队规模以及部队中快马的出入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毛宁锁定了三个目标,不出意外,唐将就在这三个目标中。
在唐军的新一轮进攻中,毛宁走下城墙,回到城门处,组织士兵打开堵住城门的杂物,清理通道。
由于失去了阻挡,城门的防护效果被降低,唐军的破城部队只用一轮撞击就把城门撞开了。
撞城的几名士兵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们并没有想到破门这么顺利。
唐军士兵没有做好准备,河内军却做足了出击准备。
埋伏在城门边的部队立即行动,杀死了这几名唐军士兵,将士们蜂拥而出,朝着唐军大阵杀了过去。
当毛宁带着奇袭部队出击的时候,城墙的河内军也没有袖手旁观。
王升似乎集结了军中的弓箭好手,箭雨朝着奇袭部队冲锋路的唐军倾斜了下去。
河内军将士也受到了误伤,唐军的伤亡明显更大。
在弓箭的掩护之下,河内军面前的唐军士兵如同割倒的麦子一样,一片片的倒下。
毛宁在卫兵的护卫下寻找方向,通过将旗引导将士们行进方向,大部分河内军将士牢记军令,紧跟旗帜,朝着唐军大阵发起冲锋。
唐军虽然作战勇猛,但他们明显没有考虑过河内军的反冲锋,面对毛宁的奇袭,唐军将士的第一反应是避开正面的河内军。
河内军同样也是一支轻装疾行的部队,唐军一旦躲开了奇袭部队,再想进行迟滞行动已经不可能了。
前线的将士不知如何阻击,后方将士却没能及时调整部署。
如果说唐军在攻城中确实悍不畏死,此刻毛宁的奇袭部队却比唐军凶悍更多。
连续打穿唐军的军阵,河内军接近了唐军的主阵。
当毛宁带领奇袭部队突破到唐军阵前,毛宁才听到了唐军阵中响起的集合号。
集合号的声音短促又慌乱。
即使是再凶狠的敌人,遇到同样凶狠的对手之后,一样会手足无措。
唐军的临阵反应不及时,迟迟没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毛宁带领部队来到唐军最大的一支部队前。
唐军被河内军迅速击溃。
河内军完成斩将夺旗的任务,唐军却没有当场崩溃。
通过战场俘虏的口供,毛宁知道自己找错了攻击对象,被河内军击败的这支唐军,并不是唐军嫡系部队,而是一支蜀国降兵组成的部队。
出乎毛宁的预料,规模最大的唐军竟然不是唐军主力。
河内军的奇袭非常成功,那并不是因为河内军战斗力就比唐人强,而是因为河内军的行动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唐军将士此刻已经调整好状态,朝着汉军靠拢了过来。
没到最后时刻,毛宁依旧要将斩首行动进行到底。
正当毛宁准备询问俘虏唐将的位置时,毛宁不远处的唐军队列中响起一声绝望的惊呼声:“刘将军逃了。”
毛宁立即调转目光,很快就看到了逃亡的唐军部队,逃亡队伍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