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前逃亡的唐军将领叫刘铮,跟随孙家玉多年,是孙家玉的亲信。
刘铮不仅跟随孙家玉参加过平蜀之战,还在柳鸿远的南征中表现的中规中矩。
为了这一次的河内郡作战,唐王给孙家玉征发了大量的野人部队,还提供了大量物资。
唐国的军队主要分为国人部队和野人部队,国人部队就是老唐国的平民参军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也是唐军的作战主力。
野人部队则是唐国的仆从国和占领国提供的部队,这只部队分三六九等,主动投诚的部队地位最高,征服之后参战的部队排第二,战争时期就地征募的将士地位最低。
通过一级压一级的方式,唐国的军队管理倒也非常稳定。
虽然唐王没有要求孙家玉夺取河内郡,但是这场战争关系到孙家玉的战功。
孙家玉对这场战斗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虽然没有奢望夺下整个河内郡,但他准备在河内郡建立一个唐军的立足点,衡州城就成为了孙家玉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唐军的开局很顺利,整个进攻过程势不可挡,河内军甚至没能组织起反抗军队。
唐军没有被河内军打败,自己不成器的亲信竟然临阵逃脱。
主将逃脱对军队的士气打击很严重,而且,主将逃跑导致衡州城下的唐军攻势被迫停止。
河内军不仅有了重新巩固城防的机会,大量的河内军援军也寻找到机会顺利入城。
刘铮虽然逃脱了,唐军的步兵却遭到河内军追杀,至少有二百人的国人部队被河内军杀死。
和那些外籍的野人部队不同,国人部队是唐国立国的根基,唐国成立时间太短,每一名唐军的国人士兵都是唐国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将士本来未必会死,由于刘铮的逃亡,最app下载地址xbzs终命丧异国。
如果仅仅是临阵逃脱,孙家玉也不会生这么大的气,毕竟刘铮也是一个有经验的将领,值得孙家玉回护。
但是,刘铮战后的表现彻底让孙家玉心寒了,刘铮不仅没有认识到错误,还把兵败的责任推给了前线的野人部队,认为这些野人部队没有挡住河内军突击,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在孙家玉看来,一名主将的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刘铮的行为恰恰证明他缺失了责任心,刘铮的言辞让前线将领人心惶惶。
孙家玉一怒之下选择斩杀刘铮,他可以原谅刘铮打败仗,但他不能原谅刘铮没有责任感。
既然刘铮不值得保护,那还真不如用来严肃军法,安抚人心
通过杀死刘铮,严肃了军法,树立了军威,孙家玉组织将士再度发起进攻。
这一次的北伐是唐王力排众议做出的决定,其实唐军早就应该北伐了,但是唐王受到了他的三个兄弟阻挠,迟迟没能做出决定。
唐国的政治比北方诸国更复杂,唐王虽然是国家的实际领导人,但他的权利却没有北方的国王一样大。
唐国的家族力量很强,所以,唐王有三个兄弟在国内政坛拥有一定话语权,当三个人联合起来的时候,甚至能胁迫唐王变更决定。
如果说唐王在军中算是鹰派,这三个兄弟就是军中的鸽派。
唐国的鹰派和鸽派并不是战争派和和平派的区别,而是激进派和温和派的代表。
孙家玉和孙烈领兵平灭蜀国,帮助唐王取得了威望,鸽派立即发动了平楚行动,扳回一城。
孙家玉是唐王的亲信,最了解唐王的心意,唐王忍受不了四王并坐的局面,他想要收回大权,所以,这一次的北伐不仅是个军事任务,更是一个政治任务。
唐王的真正后手是孙烈,孙家玉的进攻只是一个虚招。
唐王从整个战略进行布局,孙家玉作为战场的指挥官,对战局却有更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河内郡的局势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取得激进的手段。
斩杀刘铮,也是一个激励将士奋勇拼杀的手段,通过自己下属的死亡,孙家玉给野人部队传递了信息,他连自己的亲信都能杀,更别说那些新加入的将士了。
孙家玉也没想过真去进攻河内郡的郡城吉安城,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攻下衡州城,就足够稳定住河内郡南部的占领区。
战事之后,不仅会让孙家玉取得军功,让唐王在夺权的道路有更大的帮助。
至于河内军,孙家玉真没有看在眼里。
河内军的布防实在太松懈了,除了在边境位置部署了三百人的将士,沿途的村庄城镇里就没有看到超出一个小队规模的将士。
因此,孙家玉把衡州城的失败归咎在了刘铮身。
在孙家玉看来,河内军能够采用敢死队突围的方式进行斩首行动,这本身就透露着一种狗急跳墙的赌徒心态,如果刘铮没有逃亡,此时的孙家玉只怕已经在衡州城举办庆功仪式了。
孙家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