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城的战斗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毛宁的攻桥部队顺利与王升的败兵完成汇合。

河内军的兵力大幅度提高,但是将士们的士气却开始降低。

王升在撤退时组织将士引燃了城中放置的引火物。

为了延长大火的燃烧时间,河内军没有同时放火,而是有组织的放火。

大火阻拦了部分河内军败兵的逃亡,却也为河内军重整旗鼓争取了时间。

在城中大火的遮掩下,唐军的进攻被迟滞了。

然而,仅仅迟滞敌人的攻击是远远不够的,火总是会熄灭的。

而且,城中的道路四通八达,只要唐军主帅不是一个傻子,他就可以组织追兵绕路追击。

慌不择路的将士退到达石桥边,发现石桥没有生路,大量将士选择跳河求生。

在慌乱之中,很多士兵甚至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求生变成求死。

部分士兵被救起,更多士兵却被淹死。

为了避免河内军自乱阵脚,防止混乱进一步蔓延。

毛宁和王升派遣士兵封锁河道。

同时,河内军将溃兵打散编制重新整编。

王升和毛宁两个人的做法确实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在重整队伍的同时,河内军在南城通道处组织防御,准备和入城的唐军进行巷战。

面对眼前的危机,即使是毛宁这样的好脾气,此时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

从唐军切断南城部队退路后,北城部队根本没有组织过像样的救援。

北城的防守官是张雄,是衡州城豪族的代表,原本应该在衡州城攻防战中起重要稳定人心作用,但是这名豪族将领却始终留守在北城。

张雄还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在之前的衡州城作战中,他和王升两个人在决策发生过分歧,因此张雄记恨了王升。

如果是和平年代,两个人有矛盾倒也没什么,甚至于,主将有矛盾从某种程度看,还会激发麾下将士的斗志。

在战事紧张的当下,众将明明应当形成合力,劲往一处用,力往一处使。

但是张雄却明显没有进行更积极的救援行动。

隔着衡水,北城的情况同样尽收眼底,北城并非没有组织将士发起攻击,但是攻桥兵力太少,看去不足百人。

北城的河内军明显没有下定作战的决心,被唐军打退之后,不仅停止了进攻,反而开始固守,和唐军进行对峙。

在毛宁组织部队总攻的时候,北城的河内军并没有进行牵制行动,而是漠视南城友军的失利。

北城军队的做法不仅不负责任,而且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攻桥失利之后,毛宁也曾试图在河面寻找渡船。

但是,唐军比毛宁想象中准备的更充分。

唐军在完成登陆之后把船只停放在了衡水靠近北城的一岸。

同时,唐军在泊船位置安置了大量弓箭手,这些唐军弓箭手会对任何试图游泳接近的河内军将士进行射杀。

在唐军的充分准备下,河内军根本无法实现派兵渡河的想法。

得不到援军救助,短时间又无法突破石桥处的唐军防线,王升和毛宁两个人只能自救。

王升在石桥处组织将士继续寻找夺取石桥的方法。

毛宁则带领将士们堵住南方唐军的通道,并且借助地形进行布防。

在布防,毛宁吸取了唐军在布防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在这个基础进行改良。

毛宁利用了唐军悍勇的性格以及河内军的武器优势,在巷战中部署了一些机关。

除了正面通道之外,一些不重要的通道则被用杂物堵塞,为唐军的迂回侧击战术制造麻烦。

火势很快减弱,在火势彻底熄灭之前,悍勇的唐军将士就冲过火线,朝着河内军方向扑了过来。

伴随着大火产生了浓烟,烟雾遮蔽了唐军将士们的视野。

唐军将士没有注意脚下,纷纷中招。

毛宁的创意来自于唐军,唯一的区别不过是采用了不同的机关。

唐军使用的是铁钉,河内军使用的是碎石子。

碎石子虽然没有杀伤效果,但是在烟雾的帮助下,确实可以起到出奇不易的效果。

踩在石头的唐军部分将士开始摔倒,甚至有人因此扭伤了脚。

河内军利用了长武器优势,对唐军将士发起了刺杀。

在河内军的反攻中,唐军第一波攻势被迅速打退。

唐军将士以更快的速度撤了回去。

河内军搬开尸体,重新在道路中布置碎石子。

在断壁残垣的衡州城中,这些碎石子触手可得,几乎没有成本。

唐军有了作战经验,没有贸然进攻,直到火焰完全熄灭,才发起第二轮进攻。

因为有了防备,唐军虽然减第二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