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8章 回顾与筹谋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在南下之前,李勇就一再强调,要求王升和孙可成两名将领控制行军速度,不能轻敌冒进,但是,怕什么来什么,孙可成还是轻敌了。

面对衡州城变故,孙可成派陈青云带兵进城并不是一个错误选择,但是,陈青云擅自做主扩大作战规模却犯了李勇忌讳。

陈青云的擅作主张早就有迹可循,他不仅是一名勇将,还是汉王爱将,麾下拥有新组建的河内兵,在整个南下过程中多次违抗李勇指示,轻敌冒进。

由于汉军势不可挡,陈青云与孙可成两个人又保持了极佳私交,所以,孙可成一直都在纵容陈青云。

在抗命当中,陈青云尝到了甜头,因此,在衡州城之战中他才做出了最后的抗命行动。

对于陈青云战死,以及河内兵主力灭亡这件事,孙可成需要承担责任。

费尽心血组建的河内兵损失惨重,余部并入其他汉军,追究孙可成责任之前,李勇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

面对孙可成的推搪,他同样选择了放任。

除了追究责任,复盘整场战斗同样很重要。

回想整个衡州城之战,孙烈比他预料中准备更充足。

战斗早在汉军抵达衡州城之下以前就已经打响。

为了打乱汉军行军节奏,唐军调整兵力布防,给西路军南下制造阻力的同时,减少东路军南下困难,导致两军进攻的进度发生明显差别。

孤军深入的东路军抵达衡州城之后,唐军又立即使用反间计。

实施反间计的同时,不给汉军将士反应时间,由于迅速引爆“叛乱”,孙可成只能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进行攻击。

正因为汉军没有充分时间做出反应,才接连做出错误决定。

河内兵到达南城,唐军借助水路调兵,把兵力投放到北城,不仅切断了汉军退路,还从侧翼袭击孙可成的主力。

此时唐军已经获得了优势,整个谋划过程虽然复杂却基本都处在孙烈掌控中。

孙烈最大问题在于贪婪,如果在河内兵进入北城之后,他立即组织将士渡河进行追杀,虽然无法全歼陈青云部,却可以对汉军进行重创。

由于东路军刚刚到达衡州城下,准备不充分,急切之间也没有办法发动攻城,唐军是有机会在守住城池基础,重创汉军的。

如果唐军在一开是选择放弃北城,全力破坏北城,并且在南城布防,也可以在重创汉军的基础,增强南城防御,让南城在汉军攻势中,防守更久。

但是,孙烈不仅想要消灭河内兵,还要趁乱夺回北城。

面对绝境,汉军没有试错机会,幸好,汉军在解下来战斗中没有犯错。

孙可成当机立断消灭了张雄部,不仅解除了汉军遭受唐军前后夹击的风险,还增加了兵力。

其次,汉军在入城之前制造的云梯帮助城外将士快速入城,尽管遭受唐军埋伏,但是,孙可成始终没有吹响撤退号,城外将士不知道城中虚实,士气得到维持,将士自发采用云梯方式登城,并且进入城中支援作战。

再次,河内兵在南城决死冲锋打乱了唐军部署,拖延了唐军主力北的时间。

最后,李勇组织后备军急行军,在战斗最关键时刻到达战场。

汉军没有犯大错却挽救不了败局,这之间的区别,无非是大败与小败而已。

占领北城之后,李勇组织将士封锁衡水北岸所有登陆点,派出将士监视唐军水军。

做好战备的同时,派出快马,要求王升迅速带兵支援。

在城中,李勇奖功罚过,抚恤战死者,这一次,李勇没有顾及与孙可成的交情,这位也不顾将令擅自行动的统帅受到了责罚。

李勇免掉了孙可成职务,让其留任原职,戴罪立功。

孙可成让汉军的南征提高了难度。

除了等待援军支援,李勇也在思考并实施收复南城计划。

对于唐军转移物资和人口的行动,其实李勇早就有所察觉。

李勇本就是衡州城豪族,在衡州城内拥有复杂人际关系。

孙烈行动规模太大,根本无法完全隐瞒行踪。

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将唐军动向告知李勇,这其中,有的人不想随唐军南下,有的人却为了多留一招后手。

知道唐军在转移物资和人口后,李勇却很沉得住气,没有立即发动袭扰。

他唯一提出的要求,不过是名令将士们加快建造投石车与渡船的速度。

在汉军入城之后的第三天,投石车与渡船已经部分完工。

尽管成品数量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但李勇还是下达了出击决定。

在出击之前,毛宁带领的西路军前锋也已经进城。

有了这支生力军加盟,汉军将会在战略战术拥有更多操作性。

按照战前部署,汉军向唐军水军停船地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