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收复大半个长山郡,齐王的威望大幅提高,他在民间的威望仅次于齐国开国君王齐武王。
齐王并不希望当第二名,他毕生志向就是收回长山郡,成为齐人最爱戴的王。
整个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开展,大量调兵命令被传达到地方,各类军备粮饷被征集,齐王已经与智囊团多次商讨,整个行动计划已经制定完成。
齐军行动计划制定的非常周密,每支军队每天走多少里,哪支部队在前,都计划的清清楚楚,齐王对这份计划很满意,他相信,齐军进入长山郡之后,按照计划必然可以收复整个州郡。
齐军万事具备,只等一个适合出兵的良辰吉日。
在情报工作,齐国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快马传信,齐人根本不知道飞鸽传书的手段,因此,根本谈不大规模普及。
快马传递情报导致情报传递具有滞后性,尽管长山郡战局已经发生了惊天转变,齐地却还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齐王不知道长山郡变故,却知道汉国正在遭受唐人北伐。
在北伐之后,唐王曾经派出信使知会齐王,使者转达了唐王的书信与诚意,希望齐王策应唐军一起伐汉。
唐使姿态展现的非常谦卑,不仅释放出唐王的善意,还做出承诺,承诺齐唐两国永为兄弟之国,互相不会征伐。
除了长山郡,汉国北方四郡都被唐王送给了齐王,唐王只需要黄河以南的汉地以及周地。
使者甚至还表示,长山郡自古以来都是齐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齐人对汉国北境拥有毋庸置疑的所属权,在谈话过程中多次夸奖齐王夺取长山郡的功绩。
齐王被唐使夸得非常开心,不仅向唐王释放出善意,也对唐军北伐表示出中立态度。
齐王虽然好面子,喜欢听好话,但他毕竟是一国的王,见惯了大世面,决定国家关系的,只有国家利益。
他不是傻子,唐使会讨好自己,这并不是第一次,除了口头的好处,唐人并没有输送实际利益,所谓的分赃也不过是慷汉国之慨,唐王算盘打得很精,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付出。
在齐王看来,尚武的唐国不过是一个野蛮之国,反倒是汉齐两国,因为地缘接近,很多文化能够形成认同,可以在更多问题取得一致。
对于唐军北伐,齐王是纠结的,他不希望唐军重创汉军,但是,他又希望借助唐军北伐给汉军制造压力,为齐国争取利益。
因此,齐王安抚唐使之后,立即派出使者联系常驻汉国王城的谷安。
督促谷安利用唐军北伐**,迫使汉人在长山郡做出让步。
齐王想的很美,但是,年轻的汉王依旧回绝了齐王的领土要求,齐王被这份傲慢激怒了,下达出兵决定。
由于经过两年养精蓄锐,齐军不仅兵力充足,物资同样丰富,齐王认为这一次作战把握极大,为了鼓舞将士士气,齐王甚至打算御驾亲征。
齐军动员军队消耗了大量时间,但不论怎么说,军队和物资还是完成了准备。
齐军定下了良辰吉日,准备出兵长山郡。
良辰吉日的当天,齐王正在校场检阅部队,就收到了长山郡战报。
两封战报先后到达,让这个良辰吉日萌生出不吉利。
第一封战报来自四通城,姜毅的战报还比较正常,他只是报告了汉军武东城驻军发动攻击,他正集结部队进入四通城备战,他会根据形势相机作战,希望齐王尽快增派援军。
另一封战报来自荀荣,这份战报很不正常,在战报中,荀荣讲述了卢山城大败和山阳城失守,在战报中谴责了祖约,荀荣表示,正因为祖约不听他的劝阻,带兵强攻卢山城,最终给了汉军可乘之机。
战斗之后,不仅未能夺回卢山城,就连山阳城也因为守备空虚被汉军夺取,祖约也死在了乱军中,汉军趁着齐军兵力不足,正在向长山郡东部发起追击。
荀荣还在军报中安慰齐王局势可控,他表示,在转进过程中,集合了部分齐军,正在东山一带与汉军打游击,局势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甚至此时正是齐王收复长山郡最好时机,他建议齐王早日出兵,进入长山郡立下不世之功。
看到荀荣战报,齐王鼻子都气歪了,由于对长山郡念念不忘,齐王每天都会看一遍长山郡地图,整个长山郡地理形势齐王早已了然于心。
荀荣从山阳城一路撤退到了东山,几乎让出了整个长山郡,这还安慰自己局势可控。
相较于荀荣,齐王痛恨那个丧军失地的祖约,虽然面无表情,但是他在内心中早已经把祖约骂的头破血流,骂一个死人,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是确实能解气。
缓和情绪之后,齐王重新拿起两份战报重新查阅。
姜毅的战报同样说明不了问题,军报送出的时候,汉军还没有到达四通城,这份战报只能进行参考,从荀荣战报中汉军突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