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对齐军进攻效率非常不满意。
他是一个计划观念很强的人,在战前,他已经和智囊团计划了整个行军与作战流程。
他认为这个计划非常完美,并且及时下发给了将领们。
按照齐王原先制定的计划,齐军先锋此时应当深入长山郡腹地朝着四通城进发。
就连齐王自己,也应该在长山郡子民面前出现,鼓舞将士们士气,争取平民的民心。
事实,齐军此时还在卧龙岭山道中行军。
由于战争匆匆结束,山路旁遗弃着大量废弃的武器。
汉军在卧龙岭山道阻挡了齐军先锋整整七天。
一直到战斗结束,齐军都没有获得彻底胜利,汉军并没有被消灭。
汉军发现齐军迂回部队进入长山郡后,主动选择了撤离。
即使是撤离,汉军也没有忘记给齐军制造麻烦。
汉军在山道草丛中投放了一批毒蛇,在沿途的水源中撒毒。
齐军没有防备,在追击过程中,多名士兵中毒身亡。
相较于汉军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总数,毒发身亡的齐军将士数量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这些疲惫不堪精神压力极大的汉军将士来说,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摧毁了他们的斗志,【】齐王不得不亲自出面做出大量承诺。
对长山郡毫不知情,让齐王更加不满。
直到今天,他都没能与姜毅取得联系。
齐王认为,齐军会面临被动形势,姜志远需要承担很大责任。
汉军让出卧龙岭山道之后,姜志远却没能加快推进速度。
齐军在汉军的阻击下,行军计划被推迟。
对于计划了一切的齐王来说,延迟入汉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
齐王派人传令,责骂姜志远带兵不利,甚至做出了罚俸惩罚,督促姜志远戴罪立功,加快行军速度。
齐王的催促确实起到了效果,姜志远加快了行军速度,也加大了进攻力度。
齐军先锋开始变得不计伤亡,齐军一拼命,汉军便开始招架不住,齐军开始向长山郡腹地深入。
齐军先锋在长山郡中突进的时候,齐王却减慢了行军速度。
为了增强影响力,他会在每一座行军途中遭遇的重镇中停留。
利用停留的时间,他接见了长山郡豪强与平民代表,颁布了一些政策,发放了大量奖赏,收买人心。
金钱开路,齐王确实获得了大部分汉民拥戴。
很多人甚至认为齐王已经把长山郡当成了囊中之物。
在驱离汉军之前,齐人已经着手准备战后庆功工作。
齐王的行动与态度影响到了齐军将士与官吏,整支军队弥漫着乐观与自信。
尽管齐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长山郡地形又适宜齐军决战,但是,不到战争最后一刻,局势随时可能产生反复。
很多有识之士或直接,或委婉的将顾虑告知齐王。
齐王赞赏了所有提出意见的人,却没有收敛行为。
和大多数猜想的不同,齐王是个理智的人,他虽然自大,倒也不完全是个傻瓜。
如果他是一名将军,确实应该把打仗放在第一位。
但是,他是一国君王,对他来说,争取民心维持统治,以及着手处置恢复生产事务可能比战争本身更重要。
因此,他有意表示出必胜的信心,争取汉民支持。
为了了解长山郡战局,齐王接见了荀荣。
在齐军进入长山郡的第一时间,这名败军之将带兵与齐军主力汇合。
见到齐王之后,荀荣仿佛受到了天大委屈,眼泪从眼眶流了出来。
他没有擦干泪水,匍匐在地,嚎啕大哭,向齐王请罪表示辜负了齐王期待。
在哽咽中,他重复了自己此前的托词,把战败责任都推到了祖约身。
齐王几次准备开口试图责骂,最终都放弃了,他被荀荣“真诚”的表演打动了。
在见到荀荣之前,齐王原本想要废掉这个无能之将,见面之后心一软,最终也没有做出惩罚命令。
仅仅口头指责了几句,战败责任就这么翻篇了。
在齐王看来,荀荣对齐国事业非常忠心,又是他在长山郡扶持的一个典型,继续留在军中的作用更大。
如果真的严厉惩处,对于争取汉军人心会有负面影响。
随后,齐王询问起长山郡局势,比起荀荣的眼泪,这些情报才是齐王当下最需要的东西。
这些情报,并不是荀荣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够糊弄过去的。
面对齐王的询问,荀荣早已成竹在胸,他虽然消极避战,但他对于汉军动向还是很关注。
毕竟,汉军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他的生死,荀荣对危险的嗅觉一向很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