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玉成功带领将士收复了东部三城,但他对这场战争很不满意。
齐军并没有从这场战斗中锁定胜局。
墨渊城下的功亏一篑让孙家玉极为恼怒。
而他的愤怒,很大程度源于无能的于得海
孙家玉组织进攻墨渊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夺取一座孤城,他更希望利用这次攻城重创汉军主力。
为此,他在白天的攻城战中投入了主力,在他看来,唐军的支援能力远远强于汉军,唐军和汉军拼消耗,并不亏。
出乎孙家玉意料的,是汉军援兵到达速度。
汉军不仅突破了唐军在墨渊峡谷部署的阻击兵力,还重创了唐军南城部队。
这场失败的攻城战让孙家玉第一次对于得海的统兵能力产生了质疑。
一名合格将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留有余地,哪怕是攻城,手上一定要保存足够规模预备部队。
正因如此,汉军到达城下后,孙家玉可以迅速派出兵力拦截。
于得海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汉军出现之后,于得海虽然抽调兵力试图阻拦,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给了汉军可趁之机。
汉军援军进城后,孙家玉着手布置攻城计划。
正因为对攻城胜利抱有很强信心,因此否决了孙云养精蓄锐的建议,下达了作战命令。
为了麻痹汉军,孙家玉命令将士们就地扎营。
唐军在白天险些破城,对汉军城防设施有了了解,摸清楚汉军实力之后,孙家玉有信心,他依旧使用围三缺一策略。
在唐军发起进攻之后,唐军将会迫使汉军向西逃亡。
为了全歼逃亡汉军,孙云在墨渊城西门外设置埋伏。
为了避免惊动城中汉军,唐军调兵行动在夜间进行的。
唐军主力部队约定的攻城时间也恰恰是凌晨。
孙家玉对这次进攻抱有很大信心,他这个全军统帅亲临战场一线组织将士进攻,他的战场在东城。
约定时间到达之后,唐军开始发起总攻。
几乎是在东城军发起进攻不久,南城方向就响起了厮杀声。
刚开始,厮杀声并没有引起孙家玉警惕。
不论是他还是孙云,都没有料到汉军会选择今天突围。
孙家玉下意识做出判断,是于得海的暴露了行踪,引起汉军警惕。
为了避免汉军有防备,孙家玉命令将士加快行军速度,冲击城墙。
直到孙家玉带领将士接近城墙之后,他才意识到局势发生了变化,整个进攻过程没有遭到任何阻击。
唐军先登部队迅速登城,前线将士很快发回报告。
城墙上没有发现任何汉兵,墨渊城是一座空城。
孙家玉是个聪明人,敏锐察觉到主战场在南门。
他连忙调整命令,要求没有入城的将士放弃入城,转攻南城。
同时,他派人把最新军令告知了北城友军。
孙家玉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当唐军到达南城外时,汉军已经击穿了于得海的部队。
只有孙云部队因为反应及时提前动手,对汉军进行追击,抓捕了一些战俘。
但是,由于汉军兵力充足,又占据了优势,孙云同样没能阻拦汉军突围。
孙家玉获得了一座空城,解救了城中的战俘,但是,汉军主力成功逃亡。
汉军之所以能够成功突围,主要责任在孙家玉。
当南城响起厮杀声时,他没有第一时间组织部队参与南城战斗。
孙家玉承担主要责任,需要承担次要责任的毫无疑问是于得海。
这位将军麾下拥有装备最精良的禁卫军,却没能堵截住汉军突围,甚至做不到为友军赶到战场争取时间。
于得海虽然没用,但毕竟对自己很支持,孙家玉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原本孙家玉不准备对于得海怎么样,但是,唐军打扫战场时,于得海主动求见了孙家玉。
于得海主动向孙家玉请罪,认为汉军突围是禁卫军的责任,希望能够得到立功赎罪机会,愿意带领禁卫军为大军开路。
孙家玉同意了于得海的请战,在他看来,禁卫军将士拥有优良装备,兵力又充足,确实是担任先锋消耗汉军阻击部队的最好选择。
即使遭到汉军伏击,禁卫军也可以全身而退。
由于并不相信于得海的能力,孙家玉反复强调用兵须谨慎,一旦汉军布置重兵阻击,于得海需要及时退兵。
孙家玉重点提了三处要地,其中就有墨渊峡谷。
所有能想到的,都提前想到了所有能说的,孙家玉也都说了。
尽管如此,于得海还是中了汉军伏击,损失惨重,原本装备精良的禁卫军变成了一支叫花子军团。
两场战斗后,孙家玉对于得海失望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