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云收到孙家玉飞鸽传信的时候,他刚刚调整好部队状态,准备突破柳城汉军的封锁。
可以说,孙云已经卯足了劲,不仅补充了物资与兵员,还做足了动员。
此时汉军刚刚攻破柳城,立足不稳。
依靠孙云的实力,也许无法凭借手兵力消灭柳城汉军,却足够在汉军防线中寻找到弱点,突破汉军防线
孙家玉的求援信来的不早不晚,正是时候。
孙家玉坦率了唐军遭受围困,城中存粮不足的困难,希望得到孙云援手,内外夹击汉军,将唐军主力救离志勋城。
孙家玉的办法可行性很高,孙云与魏振国交过手,了解这名汉将手的军力。
棘手的不是接应行动会失败,而是无法顺利带领部队东归勤王。
此时正是突破柳城汉军防线,甚至重创这支汉军的最好时机。
如果孙云带兵支援孙家玉,一来一回,将士们在行军过程中就将消耗大量体力,同时,也给汉军在东线布置更坚固防线提供了机会。
如果孙云放弃支援,坐视孙家玉陷入困难,唐军主力将迅速崩溃,毕竟,孙家玉在书信中已经表示了,唐军缺粮。
孙家玉麾下无论精兵还是征召兵,大多是国人部队,这些兵员都是唐国骨干,不能轻易放弃。
暂时放弃勤王,孙云还可以寻找其他机会勤王;放弃救援孙家玉,唐军的军力损失将不可逆转。
最终,孙云组织将士对志勋城进行救援。
为了保证救援唐军主力之后,将士们能够迅速攻取柳城,孙云要求留守环安城将士组织人手制造攻城器械,同时,派出部队骚扰汉军,迟滞汉军建造防线速度。
带兵前往志勋城的目的是为了救出被围唐军,因此,避免在救援过程中遭遇汉军奇袭,成为了孙云关注的重点。
孙云没有因为军情紧急盲目加快行军速度,他约束住将士,命令将士提高警惕。
孙云的谨慎并非没有作用,在唐军行军路,汉军至少布置了两处埋伏,都被唐军识破。
到达城下,孙云派出快马穿过汉军封锁,与城中唐军建立联系,在约定时间中,内外夹击,攻破了汉军,解救孙家玉部队突围。
魏振国的部队虽然被击破,但是汉军主力并没有受损。
成功解围之后,唐军没有继续与汉军纠缠,以速度向东突围。
汉军在后方紧追不舍,两军在行军过程中多次发生战斗,双方互有胜败。
唐军很快回到了环安城,汉军远离城池扎下大营。
孙云虽然给环安城守将布置了作战任务,希望能够迟滞汉军打造柳城防线的速度。
但是,环安城守将非但没能完成任务,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到花云埋伏,损失了大量士兵,经此一役,唐军再没有针对汉军进行过大规模袭击。
唐军在接应主力部队突围时耗费了时间,为汉军布防争取了时间。
当孙云重新回到环安城时,汉军已经以柳城为据点建立了防线。
除了汉军柳城防线,在环安城附近扎下大营的汉军也是唐军需要解决的重要麻烦。
这支汉军并没有采用在志勋城下的围困做法。
汉军的选择是有理由的。
首先,唐军在环安城中兵粮充足,围困无法给唐军制造危机。
其次,汉军开始调整策略,他们虽然获得了优势,但优势毕竟不明显,东部三城中的两座依旧处在唐军掌控中,求稳比求胜更重要。
孙云派出斥候打探汉军虚实,准备重新评估汉军防务状况,寻找合适勤王机会。
斥候还没有返回,孙家玉的卫兵率先带来了命令,孙家玉要求孙云前往城主府,共同商议勤王事宜。
见到孙家玉,孙云发现孙家玉的脸表现出少有的凝重之色。
“我收到了唐王急信,汉军主力突进速度很快,唐王在信中介绍,整个安阳郡已经失守,唐王再度催促我军加快勤王速度。”
孙云有些迟疑:“连日来,我军将士反复行军,不仅兵马疲惫,士气损失同样严重,至少需要一到两天时间调整状态,汉军在柳城一带层层布防,做足了阻击我军的准备,我不建议在没有得到休整的情况下勤王。”
“我明白你的顾虑,也明白我军的困难,但是,唐王那里更困难,与唐王相比,咱们面临的只是小困难,你也知道,我大唐以武立国,执政核心在于国人部队,一旦王城失守,国人部队军心动摇,野人部队同样会对我们离心。”
“你也应该明白,人心一散,这队伍就没办法带了,你草拟一个作战方法,以咱们唐国双璧的能力,我相信你肯定已经有了作战计划。”
“如果一定要勤王,并非没有好办法,但是,任何好办法都需要时间,如果您真的急于求成,那我确实没有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