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德对孙烈很敬佩,这位唐国飞将军,唐国双璧之一的青年,不仅擅长用兵,而且极为勇烈。
明明处在绝对劣势之中,孙烈却没有让汉军占便宜,将反抗一直进行到最后。
在唐军分兵撤离之后,孙立德并没有慌张,他早就预料到唐军将会丢卒保帅,尽管孙烈选择留守战场,但汉军大的战略战术方针不变。
他希望执行既定策略,主力部队包围孙烈,偏师追击唐军残兵,将这唐军彻底留在野狐岭战场上。
但是,孙烈选择彻底豁了出去,面对着汉军的包围以及远程部队的杀伤,为了掩护撤离部队安全,出动了全部兵力,堵截了汉军追兵。
在唐军阻击中,汉军不仅攻势受阻,将士们同样伤亡惨重。
军官级将领一死一伤。
赡那个是毛宁,毛宁反应很迅速,在孙烈接近之时,他就立即离开将旗,转身后撤,毛宁虽然是一个勇将,但他不是傻子,能够认清自己与孙烈实力差距,尽管毛宁行动速度很快,还是被孙烈山了,幸好,避开了致命伤,被汉兵救了回去。
死的那个是毕良材,这位军官曾经在衡州城中大放异彩,对自己武艺有信心,孙烈原本的攻击目标是毛宁,并没有把毕良材放在眼中,毕良材却认为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发现孙烈之后,主动出击,遭到孙烈反杀,一枪命中心脏,孙烈甚至没有正眼看过死者一眼。
个饶勇烈在战场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孙烈虽然给汉军造成了麻烦,却也没有造成大麻烦,随着汉军主力到达战场之后,唐军无可避免的发生败退。
唐军兵力损失大半,半数以上将士选择了临阵投降,跟随在孙烈身边的,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孙烈部的行动,还是达成了战术目的。
受到阻挠,汉军失去了全歼唐军的机会,让唐军股兵马成功突围。
汉军将孙烈部团团围困。
在下达总攻命令之前,孙立德向孙烈派出了使者,要求孙烈投降。
在孙立德看来,孙烈这种勇将投降的可能性很,但是,可能性很并不代表没有可能。
如果孙烈选择投降,将会对于整个南方唐军的防御意志造成极大的打击,与巨大的收益相比,孙立德愿意冒着风险。
孙立德麾下猛将如云,下一统即将实现。
此时的他并不需要猛将,他需要一杆旗帜。
孙烈不仅是个急性子,也是个老实人,他没有采用拖延时间的方法与汉军虚与委蛇,直截帘拒绝了孙立德的拉拢。
孙烈的拒绝不仅在孙立德的预料中,也在情理之外。
孙立德长叹一声,下达了总攻命令。
唐军比孙立德想象中更加顽强,这支最后的唐军接连挡住了汉军三轮进攻。
在汉军第四轮进攻中,唐军变更了策略,将士们迎着汉军进攻部队发起了反冲锋。
唐军进攻的方向,正是孙立德王旗所在的方向。
为了应对唐军可能的突袭,郑成亲自组织禁军将士在孙立德面前布阵,并且完成弩箭装填,随时做好齐射准备。
禁军的准备并没有派上用场,早在唐军发起反冲锋之前孙立德就明白,唐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尽管,为了提升士气,孙烈亲自组织了这轮反攻,但是,唐军根本没能在战线上取得突破,唐军在汉军先锋位置就被挡住。
汉军兵力从唐军两翼进行包围,甚至进攻唐军背后。
这支最后的唐军迅速崩溃。
部分唐军将士在汉军完成包围之前开始逃亡,孙立德派出骑兵进行追击。
剩下的一撮唐军则围绕着孙烈将旗进行最后抵抗。
战斗很快结束,唐军只剩下了最后几名将士。
孙烈与他的将旗在这支唐军军阵的最中间,护卫他的唐兵也都人人带伤。
战局控制住之后,孙立德下令暂时停止进攻,随后,朝着孙烈被围困的地点靠近。
孙立德不会再次尝试做降孙烈的这种无用功,他只是想看看这位唐国名将的风采。
孙立德远远的停住脚步,孙烈是一名勇将,孙立德自然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可以被孙烈进攻的位置上。
隔着两军将士,孙立德打量起孙烈。
此时的孙烈甲衣残破,头盔已经丢失,身上沾染了大量血迹,只是不知道这血迹是孙烈自己的,还是汉军兵将的。
孙立德拱了拱手“孙将军有什么未了心愿,但凡本王能够力所能及之处,都可以满足将军的要求。”
“汉王客气了,贵我两国原本就是交战国,我孙某人在战场上杀了不少汉国兵将,得罪了不少人,死后不被汉王悬首示众便是万幸,不敢提要求。”
“只不过,我确实有一个心愿未了,希望汉王能够满足。”
“但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