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1章 王城困境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积极的人,但是,他身边的将士普遍对唐国战局持有悲观态度,在这种大环境中,即使是孙云,情绪同样受到影响,对唐国未来不再抱有期待。

对汉军执行阻击任务的时候,孙云已经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自己的领土,却被侵略人打的节节败退,身边没有任何可以争取的力量,孙云能够依靠的只有他麾下五百将士。

与孙云对阵的李勇同样没有提供太多战机,李勇用兵向来以稳健为主,汉军拥有兵力优势,整个南征行动非常稳妥。

孙云曾经尝试寻找汉军破绽,试图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很多破绽都是李勇设计留下的,用于伏击孙云。

即使孙云抓住了破绽,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汉军援兵也会及时到达战场,挡住唐军攻势。

孙云甚至险些被汉军反包围,最终还是依靠自己的直觉以及游击队救援,才挽救了这支唐军最后战力。

孙云回城之前,收到了唐王的书信,与以往的信件不同,唐王为了避免信件落入汉军手中,甚至担心内容被唐军将士知晓,在信中使用了暗语。

破译了这封密信,孙云知道了唐王真正目的,唐王认为唐国形势已经无法挽救,就连南郡,同样随时都会失守。

唐王准备借助唐军残部在王城阻击争取时间,趁机搜集财物,带领王族南下,借道仆从国出海。

唐王的计划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就连林象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此时正是计划最关键时刻,他需要孙云为自己争取时间。

反复确认密信真实性之后,孙云焚毁了密信,在他看来,这信的内容十分重要,如果有只言片语传入军中,整支唐军不需要汉军进攻,将会自行毁灭。

唐王之所以把真实意图告诉孙云,同样也是出于对孙云的信任。

即使不为了回报唐王的信任,哪怕是为了自己那个跟随唐王南撤的妹妹孙燕,孙云也需要顶在王城,牵制住汉军。

当孙云带兵进入王城之后,立即从佟威处接管实际指挥权,老丞相也很识趣,没有向孙云提条件,并且,反复表示,自己只承担名义统帅。

佟威对于唐王的真实意图一概不知,但是,孙云并没有对佟威有丝毫同情。

在他看来,唐国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唐王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佟威就要承担次要责任,即使告知了老丞相真相,也无异于守城,还不如让老丞相怀着最后的希望,筹备战备工作。

汉军没有再给唐军准备充足的备战时间。

孙云入城之后没两天,汉军先锋到达了城下。

汉军并没有分派兵力封锁城门,相反,汉军全部兵力集结在东城之外,汉军开始扎下一个可以供近万人驻扎的营盘,同时,在城下建造各式攻城器械。

自从汉军到达城下,孙云每天都是在城头度过,他试图寻找汉军破绽,但是,汉军防御的非常严密,孙云没能寻找到任何破绽。

汉军先锋到达城下之后,给城中的民众与守军带来了恐慌。

由于汉军做足了攻城准备,虽然汉军没有正式攻城,城中却已经引发了混乱,民间各种谣言漫天飞,佟威新征召的新兵部队开始军心不稳。

为了安抚军心,孙云不得不重复出现在将士面前,鼓舞将士们士气,同时做出封赏承诺,并且表示汉军不堪一击。

城下汉军热火朝天的作者攻城准备,但是,汉兵没有发动实质性进攻,甚至于,放任唐军将士自由进出城门。

城中大批平民甚至将士鼓噪着想要离城。

孙云并不清楚,李勇是否想和唐军打心理战,实质,汉军不攻城的行为确实给唐军守兵的心理防线造成了沉重打击。

唐军将士大多训练不足,很多新兵甚至比不武装暴民。

汉军驻兵城下,大肆修筑攻城武器,摆明了是要攻城,城下那座万人大营更是给无数的谣言发挥了想象空间。

最重要的一点,此时城外汉军数量并不多,对于王城的封锁并不严密,只要动作快,完全可以安全离开王城。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会明白留在城内的风险远远高于城外,平民鼓噪着想出城。

让心怀异心者出城,确实可以让留守部队团结一心抗战,但是,孙云明白,在王城战场,心怀异心者才是多数者,一旦孙云放开了口子,人心就散了。

明面虽然没有阻拦,私底下,孙云却采用放任策略,除了军队实施严格管理之外,普通平民只要能想办法出城,唐军并不阻拦。

在孙云的默许之下,每天夜间都有大批平民偷偷爬城头跳城逃亡。

孙云的应对方法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城中的混乱仅仅持续了几天,很快,平民们不再考虑出逃事宜了。

倒不是孙云采取了什么合理有效的办法,仅仅是因为,汉军主力陆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