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王剑儿  间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垂拱殿的一处偏殿内,晏宁陪着赵匡胤和王彦升饮酒。

酒是贡酒,叫做九酿春酒。人们把正月里酿造的酒叫做春酒,而这种贡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特殊方法,分多次把米饭投入曲液中,使得发酵更为充分,滋味纯正,回味无穷。

当时的酒分为大酒和小酒,小酒经过蒸馏提纯之后成为大酒,只供给有大酒专卖权的酒肆经营。相比于小酒,大酒的酒精度数已经提高了许多,但当时的技术落后,酒精浓度依然不高。

每个酒坊都有自己独有的蒸馏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酒各不相同。水浒中,武松喝的“三碗不过岗”,就是用特有的蒸馏技术做出来的。

晏宁平时跟呼延赞他们喝酒,经常是用大碗,几人一顿能喝两升至三升。

没有分席,三人在一张桌案上喝酒。

王彦升很奇怪一个小军官为什么能和官家一起吃饭,而且看样子,一点也不怯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晏宁注意到,这位王将军似乎对桌案上的美食并不感兴趣,只顾闷头喝酒,很少吃菜。

“王巡检,可是这些菜肴不符你的口味?”

王彦升嘿嘿一笑:“小兄弟看出来了?某家喜欢吃生食,不喜欢煮熟的东西。”

晏宁暗自咂舌,想不到在宋朝,就有如此奇特的饮食观。

“朕知道你的癖好,刚才已经让人去准备了鱼脍。”

赵匡胤拍了拍手,两名内侍抬着一个巨大的金盘亦步亦趋的过来,金盘中盛放着一块冷气升腾的冰块,足有脸盆大小。

鱼脍就是古代的生鱼片,早在汉朝就是民间普遍的食品,通常用新鲜的鱼贝制成,可以使人品尝到食物本身的鲜美。

冷气散开,呈现在冰面上的,是薄如蝉翼,通透晶莹的雪白肉片。每一片的大小形状都一般无二,整齐的码放在同样晶莹的冰上,沿着金盘排成一圈,精美异常。

一朵含苞待放的红梅点缀在金盘中间,梅香混合着鲜香,沁人心脾。

内侍在一旁说道:“这是官家特意吩咐,刚刚从汴河里捞上来的鲤鱼,重四斤二两。”

汴河鲤鱼肉质细腻,口感鲜美,十分有名。

王彦升十分感动,举起酒杯:“官家,费心了,末将感激不尽。”

内侍送上蘸料,此时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小碟中是醋、姜、蒜等调料。

晏宁夹起一片,鱼片很自然的弯曲成一个柔软的弧度,白里透红,蘸了些醋,放入嘴里慢慢咀嚼。

再看王彦升,把袖子一卷,毛乎乎的大手伸进了金盘......

真是牛嚼牡丹,大煞风景。晏宁苦笑一声,放下筷子,他没有食欲了。

“你们怎么不吃?真是美味啊!可惜味道不够重。”王彦升打了个饱嗝,看向坐在那儿不动的赵匡胤和晏宁。

赵匡胤详装发怒:“王剑儿,你真是个粗人,晏宁,你知道这家伙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晏宁心中一动,脱口道:“王将军是用剑高手?”

“哈哈,没错,他是蜀人,自幼拜高人为师。后来迁居洛阳,十三岁时打遍洛阳无敌手,名噪一时,若论武艺,王彦升可以排进天下前十。”

王彦升傲然一笑:“末将惭愧,官家谬赞了,只是天下间,能胜我的人,的确不多。”

赵匡胤又一指晏宁:“你可知,晏宁是何人之徒?”

王彦升的眼中露出疑惑之色,难道这少年的师父大有名堂?

晏宁抱拳道:“家师姓高,名讳上怀下德。”

王彦升恍然大悟,原来是高怀德的弟子,难怪官家对他另眼相待。他却不知,晏宁拜师高怀德也是赵匡胤的安排。

两人都明白了官家的意思,当下起身,走到空地站稳。

王彦升微笑道:“你是小辈,我若胜你也没什么意思,你我切磋武艺即可,高家枪法我早就见识过了。”

“你跟我师父比试过?”

“不,我跟高怀德的父亲高行周较量过,我们大战了五十个回合,我惜败在他枪下。”

晏宁心中一动,王彦升能和高行周一较高下,他的武艺的确了得。

赵匡胤一挥手,有内侍取来两柄木剑交给二人。

木剑是用橡木制成,长约三尺,削成真剑的形状。剑柄略长,缠了一圈细麻,可以双手握剑。

王彦升一皱眉:“官家,何不给他一把木枪,臣怕胜之不武。”

赵匡胤微微一笑:“他才练武两个月,怎么能比得上你?你只管使出你的本事,指点他一二。”

一听这话,王彦升明白了,对晏宁说:“高家枪法你学了几式?”

晏宁这个月又多学了三式,说道:“五式。”

“会使剑吗?”

晏宁苦笑:“没学过。”

“我告诉你,天下任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