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小兵晏宁  间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匡胤满意的看了赵普一眼,说道:“接下来,咱们讨论一下怎么出兵。”

魏仁浦面色晦暗,身子摇摇欲坠,拱手道:“老臣身体不适,不懂军事,请官家允许我退下休息。”

范质同样拱手道:“臣也一样。”

赵光义笑了:“这倒巧了,王相,你的脸色也不太好。三位相国一向同进同退,你可不能落后啊。”

王溥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拱手道:“臣也一样。”

等三人退下,赵匡胤微微挺直了腰板,说道:“石守信,高怀德听令!”

“末将在。”

二人对视一眼,心道,原来官家心中早就有了打算,他们却不知,预案在李筠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就有了。

“你们二人即刻点齐两万五千人马,星夜兼程,从孟津渡过黄河,务必要尽快夺取天井关,把李筠堵在泽州。”

“遵命!”

赵匡胤目光炯炯:“慕容延钊,王全斌听令!”

“末将在。”

“你们领兵两万,随后出发,从东路进军,与石守信他们会合。”

慕容延钊和王全斌对视一眼,一齐领命:“遵命。”

赵匡胤又下了第三道命令:“吴廷祚,你即刻发信函给河北的韩令坤,让他率领本部屯驻河阳,以防有变。”

众人见皇帝思路清晰,事情的轻重缓急分的明明白白,心中也安定不少。

“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赵普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次李筠反叛的意义非同寻常,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战,很多人都在观望。官家,我建议如果时机成熟的话,应该御驾亲征,竖立威信。”

和其他人不同,赵普更多的,是在政治上看待问题,而不是军事上。

赵匡胤也有些意动,的确,赵普的意见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当年世宗柴荣就是以一场高平之战竖立了威信。

赵光义当即出班,眼中带着希冀之色,兴致勃勃,连声音都带了一丝颤音:“官家,我自幼练武,还没有机会用于战阵,请允许我也随同一起出战!”

“朕倒是想带你出征,但是你懂军事吗?”

赵匡胤的话,让周围的人都一阵窃笑。赵光义脸色通红,有些不服气道:“论武艺,十条大汉都近不了我的身。”

大家心里都明白,赵光义从来没有打过仗,也许纸上谈兵会一点。但武艺高强和带兵打仗完全是两回事,赵匡胤是军中宿将,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以赵光义的身份,绝不甘于做一个听声筒。万一他要是指手画脚一番,石守信他们听还是不听?

赵匡胤笑着安慰弟弟:“好了,好了,不要再闹了。你就留守汴梁,守卫好京城同样重要,听明白了吗?”

“那好吧。”赵光义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

赵匡胤微微一笑,就算他肯答应,杜太后也不会允许心爱的小儿子以身犯险。

“晏宁。”

晏宁微微一楞,赵匡胤居然叫自己,他连忙上前施礼:“臣在。”

“幼鹰关在笼子里,始终无法真正长大,你既学武艺,就应该到战场上去磨练技艺。”赵匡胤看向高怀德,目光里隐含着某种托付。

“高怀德,这次出征,把你徒弟一起带去吧!”

高怀德目光微微一敛:“末将明白,晏宁是我的徒弟,我会好好教导他,让他成为我大宋的顶梁柱。”

又是这小子,赵光义低头,眼中阴翳一闪而过。他真的有些嫉妒晏宁了,二哥跟他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护着他?

晏宁也有些期待军旅生活,他当即表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愿意为大宋而战,为天下百姓而战。”

众人都注意到了晏宁,这个年轻人,会说话啊,高怀德的徒弟果然有点名堂。

出了宫门,晏宁和高怀德并肩而行。

“明早军队出发,你还有半天的时间准备,晚上回去和你那个小娘子好好告别一下。”

晏宁大囧,告饶道:“师父别取笑人家,我知道你说的是反话,大战在即,应该养精蓄锐,不应该留恋女色。”

“你知道就好,省的我提醒你。还有一件事,我要跟你说在前头。”高怀德脸色一肃。

“师父请说。”

高怀德说道:“明日里你我是师徒,怎么说笑都无所谓,但是军中法度森严,自有规矩。我是主将,我说的话就是军令,不管说什么你都要遵守。哪怕我叫你去死,你也不能皱一下眉头,听清楚了吗?”

“弟子明白。”晏宁敛容正色道。

......

天刚蒙蒙亮,汴梁城万胜门内,黑色洪流般行出了军纪严肃的禁军将士。个个挺胸抬头,精神饱满,士兵大都身穿软甲,头戴兜鍪,腰配屈刀。将官则穿着乌锤甲、山文甲,骑在战马上,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