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聚义小楼 分明群雄怒  醉豪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龙门所遇昆仑六道距今已有三日,那一日之后,于康便与老夫人等人道了别,只因于康不忍义父尸骨未寒,想去京城让其义父入土为安。老夫人此时倒是颇为关切自己的孙子,也就是于康的儿子。于康作为父亲,也是好久没有见到儿子了,便听从老夫人的安排,先去武当找儿子,然后带儿子过来看望老夫人与其叔叔和姑姑。

三位神僧见有那五个黑衣人保护于大人家眷,便与众人辞行,回了河南嵩山少林寺。

从此以后,江湖上便多了一个于康,而朝廷里也多了一个逃犯。

于康一路南下,走了三日,来到灵宝,临行时洪涛赠予他一些银两,洪涛总担心不够,只因于康指点过他的刀法,使其武功更上一层楼,心中无不感激。而于康对银两多少却是不放在心上,只是心有不安,担心自己这样走掉,会连累洪涛。洪涛对此倒是不甚在意,连连罢手,让其快些走,如此,于康这才上了路。

这一日日已西斜,于康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了。心中想着世事当真无常,便是家中团年饭时也是有说有笑,却不知转年一过,自己等人与义父已是阴阳相隔。他苦笑一声,只觉心中愁苦无人倾诉,便向店家打听了一下附近的酒馆,店家给他说了。他道了谢,出了店,便向酒家走去。

到了店门口,抬头一看,只见酒楼两边挂着一副木板对联。上联是: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下联为: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再看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聚义小楼。于康微微一笑,心中叹道:“当真应景,却不知这酒怎生的好,到底是消愁,还是让人愁上加愁?”

进门之后,便听到店小二吆喝道:“客官里边儿请!”一路上了二楼,此时由于天色原因,酒楼里没什么人,于康要了一个临窗小座,问店家小二要了两壶小酒,几碟小菜。正喝着酒,只见两个年轻男子上了楼,见其打扮,再看二人随身带着佩剑,想是江湖中人。那二人在于康旁桌坐下了,要了几壶酒,只听其中一人说道:“兄弟,你说那人今晚会来么?”

“哼!那个臭小子半月前对我华山派下了请帖,说咱们华山派有一个弟子为非作歹,今晚子时,请少林慧妙大师,武当紫云道长前来主持公道。此事我华山派上下皆知,为此掌门人还让李贤明李师叔过来主持大局。还有便是掌门人也托人送信给湖广王家,请王老英雄前来主持公道。”另一人问道。

“湖广王家?莫不是那‘九尺银龙’王朝兴王老爷子?”

“说到湖广王家,还有哪个王家能与‘九尺银龙’相比。据江湖上的朋友说,此人慷慨豪迈,喜爱结交江湖好汉,处事向来是铁面无私。这位江湖前辈到场,相信少林武当那两位也就没什么话说了吧。”

于康一听之下,鼻头一酸,紫云道长便是在武当山教于康习武一十五载的恩师,这些年为保护义父,一直未有时间前往武当看望恩师。此刻听闻恩师将会前来,这便是高兴异常,本来自己也是打算前往武当的,只是在这里遇见恩师,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便打定主意,今晚留下来,看看此间究竟发生了何事!

不多时,灵宝附近的一些武林人士陆续到场,一时间小酒楼里,热闹非常。于康听到最多的还是大多数人对于那个人的探讨,却不知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请动武当紫云道长与少林慧妙大师。月已明晰,却是小小月牙,于康算算时辰,知道此时距子时不远了,想必几位大人物该出场了。

便在此时,只见楼梯道口传来脚步之声。众人均是停下手中活动,看看所来者究竟是何人?可是传来的却是除了脚步声,还有“噔噔噔”的撞击之声,一步一噔,仿佛一个年迈老者杵着拐棍上楼。众人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待众人看见之时,方才知晓此人竟是一个年老的乞丐。只见此人七十来岁,右手拿一根竹棍,左手端一个破碗,头发灰白,也有些枯燥,不过却梳理的很是整洁。浑身衣服虽是破破烂烂缝缝补补,却也算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众人一阵嫌恶,有的甚至开赶,而后叫骂。老乞丐也不介意,哈哈一笑道:“街上的小乞丐都在传,聚义小楼今日有大贵人来访,老乞丐瞧着新鲜,过来讨两碗酒喝,不知诸位可否替老乞丐肚里的酒虫解解馋。”

“快滚,没空听你啰嗦!”一人大声喝道,随即许多人均是开始起哄。

“酒楼老板怎么连乞丐也放进来了?”

“对呀!老板……”

那老乞丐始终笑脸相待,环顾四周。于康此时有些不忍,也是想着义父的教导,大明的天下便是大明的子民,天子如是,乞丐亦如是。再者近来遭逢大变,自己仿佛与那老乞丐一般,他是被酒楼里的客人驱逐,而自己却是被朝廷驱逐,正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内心竟生出一股同病相怜之感。他低声说道:“老人家如不嫌弃,还请同桌共饮!今日酒水管够,自叫前辈肚里的酒虫喝个饱。”

那老乞丐听得此话,嘻嘻一笑,向着于康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