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九章 祸乱根苗  蜀山悬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嗯。

沁园春孤馆灯青苏轼

十二月底,史思明乘河南道节度使兼魏州太守崔光远刚刚攻克魏州,情势还不稳定,于是率军南下。崔光远命将军李处崟出兵抵抗。

史思明利用反间计,诱使崔光远把李处崟腰斩。

李处崟是一员勇将,河南道诸军都对其敬服。李处崟被诛杀,导致唐军军心涣散。

史思明的大军再次进攻时,唐军溃散,崔光远只身逃走,奔回汴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杀三万人。

攻陷魏州后,心腹谋士周挚献上一计:邺城之围,安庆绪命不久矣。一旦安庆绪被唐军诛杀,数十万的燕军群龙无首,必然会投降唐军。

倘若这时候,史思明能高举称王大旗,必然会将燕军收拢在范阳军旗下。此举不仅增强了范阳军的实力,让大唐朝廷投鼠忌器,更将大燕的道统传承在自己手上。

一旦时机成熟,即可登基称帝,与大唐分庭抗礼。

史思明闻之大喜。

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兴筑高台,筑坛祭天,自立为“大圣燕王”。委任心腹谋士周挚为行军司马。

自从范阳军挥师南下之日起,作为史思明的老对手,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就芒刺在背。

史思明拿下魏州后,却按兵不动,摆明了就是坐山观虎斗,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李光弼如坐针毡,夜不能寐:劳师远征,军队必然疲惫。若邺城久攻不下,史思明定会趁唐军疲惫之际发动奇袭,后果不堪设想。

李光弼随即向鱼朝恩提议:“史思明攻陷魏州,却按兵不进,就是希望我军懈怠,疏于戒备,然后用精锐部队发动突袭。

我建议分兵北上,跟朔方军联合围逼魏州,进逼史思明向。史思明对嘉山之败心有余悸,定不敢轻率出兵。如此就算不能取胜,与之相持,足以解除唐军腹背受敌之险。

一旦邺城被攻克,安庆绪被诛,史思明就失去了驱使燕军残部的名义。”

鱼朝恩看完,将信函丢入火中烧掉,断然拒绝李光弼的提议。

鱼朝恩嗤笑一声,对心腹道:“我一个堂堂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岂能让麾下一个契丹人指手画脚?

目前,集结在邺城的唐军有数十万之众,攻克邺城指日可待,根本无须忌惮史思明。

等到拿下邺城,再挥师北上,集中唐军主力,定能将史思明一举击溃!届时,我将立下盖世军功,莫说郭子仪等边将了,就是李辅国李公公,也得唯我马首是瞻!”

史思明称王,让肃宗大为光火,后悔当年没有采纳李泌的建议,不急着收复两京,而是绕过长城北上,将范阳老巢一举拿下。

宰相王玙见肃宗闷闷不乐,建议肃宗祭天,顺承天意,化解厄运。

肃宗采纳其言,正月十日,肃宗率领满朝文武,祭祀“九宫贵神”。

正月十一日,肃宗亲自主持春耕大典,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挽回天命。

三人室内密议时,黄震讥讽道:“不采纳李光弼将军的建议也就罢了,竟然还迷信神灵巫蛊这一套,这皇帝老儿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唐夔叹道:“复哥儿此前预测的不错,任由鱼朝恩这阉人胡作非为,恐怕这次邺城之围凶多吉少。”

白复道:“除此邺城的战报外,各位兄台是否注意到平卢军的军报?”

“平卢军发生何事?”黄、唐二人急切问道。

白复将手上一封信函递给二人。

原来,平卢节度使王玄志逝世后,肃宗派宦官前往慰问,安抚将士,并在军中遴选王玄志之子为继任人,准备把平卢军的印信符节交给此人。

裨将高句丽人李怀玉勾结一众将士,发动兵谏,诛杀王玄志之子,向钦差宦官推荐其表兄侯希逸为平卢军军使。

倘若钦差宦官不答应,就将其当场斩首。钦差宦官赶忙从命,向肃宗举荐侯希逸为平卢军军使。

肃宗不知真相,欣然答应。朝廷遂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副使。

白复叹道:“节度使竟然不是朝廷委派,而由军中将士自己遴选。军无军纪,国无国法,朝廷再无威信可言。

书经周礼说,君王能够控制天下,是因为手握八种权柄:封爵、俸禄、赏赐、贬放、赦免、剥夺、免职,、诛杀。

如果把八项权柄抛弃,就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

选择戍边将帅,乃是军国大事。安禄山之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