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与刘家的缘分  大新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姑娘亡父之后,最依赖的人除了母亲,便是这位兄长。

弱弱的哭泣声传来,本就不善于哄人的刘秀,头更大了,他蹲了下来,擦了擦刘伯姬眼角的泪水,不断重复道:“小妹不哭,是兄长的错……”

看着兄妹俩的真情实露,记忆浮上心头,王匡发现他穿越重伤后那阴郁的心情正在消失。

这个世界上,同样有在乎他的人。

此刻,生活充满了阳光。

关于那对刘伯姬的承诺,当然是真的,他王匡堂堂七尺男儿,还不至于言而无信。

樊家别院的日子平淡无奇,吃饭换药睡觉,除了每日能见到活泼的刘伯姬和伺候他的巧儿外,很少见到其他人,连刘秀也来的少了些,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如此过了十五六日,王匡的腿脚已经可以慢慢活动,在尝试着能下床后,他委托巧儿找了个木棍,一瘸一拐的到了屋外,准备亲眼感受下这个新世界。

与巧儿熟络后,从小丫鬟的口中打听到,他目前养伤的地方,乃是新都县樊家别院。新都县隶属南阳郡治下,与老家江夏郡新市不过三四天的路程。

饥荒年代,粮食才是生存的根本,说起来,西汉自元帝开始社会动荡不安,灾害频发,饿殍遍野,随后大新之灭亡,可以说天灾独占其五。

今岁的旱情略有缓解,但每个人都被饿怕了,这不,樊家庭院有限的空地上都种上了大黍。

刘秀正在施肥。

王匡饶有兴趣的走了过去,一阵臭味传来,他见少年端着的瓷碗里是鸡粪,微微错愕。

任何人都很难将这么一个美少年与鸡屎联系起来。

见刘秀神色认真,他灵光一闪,若能把他调教成一个专注农事的农学博士,心之所向,也许就不会有以后的宛城起兵……

这种想法,虽说有些幼稚,未尝不能一试。

花圃边,刘秀对王匡的小心思全然不知,见人走过来,他眉毛动了动,便专心对付着花坛里的作物。

王匡轻咳一声,指着作物,准备开启忽悠模式,自顾自道:“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们的田里种着亩产六石的稻子,种着亩产四石的麦子,还有比手臂粗的芦菔……”

大汉朝就算最好的农田,此时水稻亩产量不过三石多一点,麦不过两石。

见刘秀停下手中动作,好整以暇,转头看他,王匡暗道有戏。

“你不相信我没关系,这是一个叫做孟德尔的游方道士告诉我的,它的原理正如两匹好马生出的孩子,大概率也是好马一样。而作物的交配是通过花粉这个媒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挑选出饱满的种子,然后不断的选种杂交互补,可以得到优良的种子,可抗病抗倒伏,自然可以增加产量……

再把它们推广到全天下,也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我们总要试试,对吗?”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刘秀从刚开始的诧异,到后面的沉默,也许因为这种杂交原理的可行性,也许是王匡说到的大汉粮食问题,他难得没有反驳。

神色一肃,他停顿了很久,斟酌道:“明日便要离去,我先你把说方法记下,今年准备实施,可谁能证明它一定对的?”

“若结果是错的,我赔你一百缗,若证明我说的正确,以后来了长安,可继续我们先前的农学杂交之说,除此外,那个道士还告诉了其余的,都装在这里……我可以免费教你。”王匡露出了一嘴白牙,用闲着的一只手,指了指脑袋。

“你会这么好心?”刘秀狐疑道。

“因为在农学方面,你比我有天赋。”王匡面色坦然,脸不红心不跳,默叹自己也有当舔狗的一天。

两位少年对望了几秒。

刘秀最后点了点头,这个理由勉强接受,其实无论验证的结果正确与否,反正两边不吃亏,他眸光微动:“若我去长安,怎地寻你领钱?”

这还是浓浓的不信任……

王匡的脸有点黑。

“长安城内,随便找个人问我的住处,一问一个准。”

“谁会认识你?”刘秀漂亮的眉毛第三次皱了起来。

他懂了,

这家伙说不定一直是故意的,诓了小妹,又来诓他。

先前因为杂交之说的好感也瞬间烟消云散,他手里的黑瓷碗缓缓举起,蓄势待发。

发现刘秀的神色不对劲,王匡默默杵着棍子自觉地后跳几步,与之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努力让自己脸上保持着一种淡然。

“你应该清楚,凭借你我的才智,名扬长安,甚至……名扬天下都是早晚的事……唉,别扔!”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