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四千大章)  大新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匡很早就发现,大汉的人没有几个是很好忽悠的。除了极少数的“天降大任者”,很少有远大的“理想”,尤其在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大家都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比如眼前的几位农监。

一起上书言上林宛周边的河道治理,他们或许会签上自己的名字,若是涉及农业根本的改造,甚至于昨日便商量好的改道之事,大部分会选择犹豫,甚至拒绝。

这不,就有一位卓姓农监,见王匡刚刚言罢,便率先说道:“君子,在下有一句话不吐不快,无论这农业改造,还是那个昨日……说的改道,自有朝中诸公处理,我等只要尽自己之力,管理好长陵的农业就好了。”

“我也赞成卓君的说法,昨日回去后,和家中族老说了黄河改道之事,他言此真是痴心妄想,朝廷一不会批准,二则即使批准,大灾刚过,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又如何能有足够的劳役,苏某不才,亦认为族老之言,真乃实话。”刚开始就和王匡不对付的苏君,趁机翻脸不认人。

王匡将目光望向了左手边的边长云。

边长云摸了摸胡须:“边某觉得两位说的不无道理,我等可共同向县令提议,治理上林宛边上的河道,至于若是发生旱灾之祸,还是要仰仗君子所说的器具。”

一群老不要脸!

目光短浅的怂货!

王匡心里暗骂,面上却嘿嘿一笑,不见任何的生气,神情似有感慨道:“诸君放着天大的功劳而不自取,真是遗憾。既如此,我将独自上书言此等事,至于上林宛周边河道治理之事,诸君还是尽快拿出章程来,我自会给县令说道。”

“大善,就以君子之言!”

几人面色一喜,劳累一天下乡,相继告辞后,只留得王匡一人独留在农监的办公地。

差不多还有一个时辰天色将暗,他打算找找杜闲给自己提提意见,另一方面,也是借杜闲之口传递给自己的父亲,看看这位当朝大司马会是个什么态度……

很少有人知道这长陵县杜县令是王莽的亲信,但王匡自南阳之事后,已经猜出了不少。

杜闲处理完公务,正好在吃饭。这次北上长安,他带着自己的家眷一同前来,其中他的妻子傅氏已经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过年后,刚满两岁。

说起来,和邓禹的年纪差不多。

见王匡来了,杜闲便让仆人添了一双碗筷,今日吃的倒也不算清淡,米饭外加两个炒菜。

“这炒菜可是你嫂嫂随厨娘亲自学的,我听说,这炒菜之法,正是从你王家庄子流传开来的?”

杜闲用筷子夹了一口腌菜炒肉,非常舒服的品尝着。

事实证明,大汉就有了泡菜,。不过因为食盐的金贵,很少有人那么铺张浪费的用来腌菜。其实王家庄子富裕后,也有很多泡菜,偶尔也有腌菜炒肉。

但不知为何,吃着别人家的腌菜炒肉,王匡总感觉好吃些。

“不瞒君子,小弟这炒菜之法说来也是从新都有感而发的,不知君子可还记得新都城门口的那家老林头汤饼,有一日,我见老李头把汤饼弄干后使用,其之味道远比就着汤吃,更有味道。”

屋里几人的耳朵都被吸引了过来,吃饭的速度都明显慢了下来。

接着,只见王匡腼腆的笑了笑:“而后来到长安,我便尝试着做上一做,第一次的时候,是炒饼。接着,我与家里的仆人改良了豆腐,便试着炒豆腐,第一次炒糊了,实在难以下咽,我便尝试加入猪油,搅拌着炒着吃,发现果然可口……”

“哈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王郎尝豆腐,真为当世之美谈!”杜闲开玩笑道。

有说有笑的吃完饭,两人来到了书房,等王匡把今日所见之事,还有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后,杜闲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他反问道:“勿怪杜闲莽撞,敢问六郎之想法,当真是自己想的吗?”

杜闲其实是担心有别人教唆王匡,这也是为了这位颇有好感的年轻人着想,如今的长安暗流涌动,不可不防。

另说,安汉公是很讨厌有人背叛的,无论亲随,亦或是伯兄儿女,背叛他的下场都不好。

安汉公有大胸怀大气度不错,但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普天下那些不了解他的吃瓜百姓。

作为最熟悉的人,也是最恐惧他的人,因为这六郎向他问策,若是除了问题,和他杜闲也拖不了干系。何况,他杜闲对王匡一向是看重的,此中无不有维护之意。

王匡点了点头,这至于杜闲的忧虑他也能猜出不少。

“如此便好,你尽可放心大胆上书,我也会上书言此事。

先不管那可以引水灌溉的器具,可解决天下温饱的粮食……

单论农业之疾,天灾之患,自孔相开始,一直想要根除,却无办法。而安汉公欲改制创新,亦有此意,你之“农畜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