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一日四候  大新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汉公府很喜庆,至少家里的仆人都换上新衣服。

主人升为“宰衡”,位列公卿之上,每个人脸上都有光,更让人欢喜的是,家里的大管家王福一传出话来,四位郎君也将封侯,这在府上不是秘密。

枣红马有些害羞,尤其走在人多的地方,就更害羞了,所以跑的很快。

当王匡从长安西边往里走,路过东西市,抵达了安汉公府后,整个人都快被枣红马折腾的虚脱了,尤其是屁股疼得慌。

“六郎回来了!”得知王匡封侯的消息后,家仆的态度早就大变样,纷纷恭敬的行礼,这主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连红枣马的待遇都上了一个档次,有仆人勤劳的红马拉进了马圈,好生饲养。

自家人明白,王家几子,除了王匡做零事外,其他几位都没太大的作为,这次封侯,大概率是恩泽侯。

在大汉有三种封侯方式,分别是功臣侯,王子侯,恩泽侯。

王匡来到府上,经过打听,暗暗吃惊。

明日不光封侯那么简单,还有皇室的赏赐,据将追加妹的聘礼约为,一万万铢钱,另赐远在新野的祖母,也就是王莽的生母功显君的称号。

这位祖母,因为年纪大了,一直待在新野老家,来长安受不了舟车劳顿,王匡印象里,祖母是个严厉的老人,时候自己没少被打屁股。

拜见琳母和父亲,发现几位兄长都在,了会话后,福叔便把他们叫在一起,了明日的仪式。

第二日一大早,王莽及四子,乘坐这马车抵达了封赏之地。

封赏的地点在未央宫。

王匡这一年多来,不止一次的进入过这里,大汉的权力中枢,也是离大汉权利金字塔顶端最近的地方,甚至在五月还被元后留在未央宫吃了一顿午饭。

当时除了父亲王莽,还有兄长王宇,以及皇帝刘衎和妹妹王嬿,那一次更像是一场家宴。

今次,元后亲临未央宫前殿,主持封拜仪式,和历史上拜周公仪式一模一样。

王莽在前,四子一字排开,在后面。

王匡在最右面,他瞄了两眼,发现除了长兄王宇还算平静外,三兄和四兄都有点紧张,额头的汗水不断的低落。

身后是大汉的权臣,包括一些致誓老臣,王匡甚至看到了孔光的身影。

礼仪很复杂,尤其周礼更复杂,这种仪式足足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王匡整个人都跪的有些酸痛,封赏也终于轮到了他的头上。

“王氏六子王匡勤于农事,献治水良策,并献水车等农具,功在社稷,受“兴武侯”,为通侯之位,封地西海郡兴武县,食邑一千户。。”

列候,始见于战国,秦称之为彻侯,但为了避讳刘彻的名,改为通侯,且属于二十等爵制中的最高一等。

食邑由数百到数万不止,皆为县侯,地位在国公、郡公、郡侯之下,但又在县伯、县子、县男之上。

王匡整个人有点懵,他没想到自己的赏赐有这么高,自他的感觉上,能有个“关内侯”就烧高香,但没想到直接授予了通侯。

这是元后的意思,还是有刘衎的助攻?

或者,王氏圣眷如此?

毕竟,他的几个兄长均都是通侯!

王匡心下有些疑惑,他正准备谢恩,哪知跪在前方的父亲,突然大喊了一句:

“容鄙臣只能接受家母之恩赐,其余者,均不能受!”

王宇为功建候,王安为褒新候,王临为赏都候,王匡为兴武侯。

但此刻,王莽除了接受对于母亲的封号外,一概辞谢,这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父亲好谦虚退让,这果然是他的作风。

王匡心里默叹,他内心同时有点的失落,若元后真的接受了王莽的辞谢,那到手的侯爷就飞走了。

到了大汉后,他虽然对地位有些看淡,只想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闷声发大财,等到时机成熟再力勉狂澜,但又何尝不想当当侯爷。

作为一名通侯,可以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热家臣。

除了王匡眼神波动一下恢复平静外,大殿里包括观礼的大部分群臣及几个兄长都始料未及。

紧接着,一片哗然。

在元后没了主意之时,孔光见时机成熟,佝偻着腰走到大殿中央,躬身一拜:“公此言差矣,昔周公奉继体之嗣,据上公之尊,然犹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汉公起於第家,辅翼陛下,四年於兹,功德烂然。”注

王莽再辞:“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所能堪。”

孔光退下,大司徒等人再上言。

就这样你来我往中,王匡的腿越来越酸麻的时候,王莽终于接受了元后对于几个儿子和母亲的封赏。

不容易啊!

兄弟几人在起身的时候,相互对视了一眼,同时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