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同窗情  大新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近段时间,董宣的日子过得很忙碌。

临近岁旦,上林宛养殖场的牲畜纷纷出笼宰杀,一时间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其他事,专门对付猪羊肉的贩卖。

“据昨的统计结果,今年我们上林宛一年共喂养了一万多头猪,五千的羊,还有两千多的耗牛。价格上,总体要比去年低上两成。”

主管上林宛养殖场的何大正在向董宣汇报。

何大本是难民中的一员,在去年加入养殖场谋生后,因为做事干练,富有头脑,被董宣看重,给王匡后,经过同意,这才成了上林宛养殖场的管事。

由于上林宛的特殊,由少府和王家庄子统一管理,何大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对外都要尊称一声“何监”。但何大对董宣向来熟络,知道董宣待人接物向来严厉,去年开始定下了“养殖场管理条例”,违反之人,轻则逐出上林宛,丢掉了一口“金饭碗”,若有犯法者,必会送至县寺,由管理秉公执法。

所以,何大有事会第一时间汇报,对董宣是又敬又畏。

董宣手中拿着的正是一年内的账目,原本写在竹简上,当竹纸发明后,账目便腾在了纸上。他一边看着上面的记录,一边听何大叙述,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

何大此时心里暗暗发苦,这位董监长如此认真,恐怖会发现不少问题。实话,上林宛的养殖场虽,但里面也是个社会,买饲料,卖肉,还有与少府的交往,前前后后总有一些其他的花销。

“上面记载,八月初九,你提了十缗的钱,去买三十石的猪饲料,但我记得三十石只要六缗,莫不是饲料涨价了?”

董宣拿着毛笔,将发现的问题记载桌子的纸上。

另一边,何大的额头上隐隐冒出了汗珠。实话,接手养殖场这一年来,他一分钱都没贪过。

那四缗钱,不过是用来打点农监还有长安东西市的各种关系。这位董监长一向是不管理此事的,而且嫉恶如仇,十分讨厌那些收取好处之事,在他看来,只要按照汉律老老实实养殖做生意就好了,没人上门找麻烦,花那么多冤枉钱做什么,可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

对于董宣的疑问,何大倒也不会太过担心,大不了如实告知,这种打点本就是前任管事宋山安排下来的,如此也是为了上林宛的肉禽能及时卖出去。

“农监长,这件事我给您细下……”

他正准备开口解释的时候,突然有人敲响了门。

在上林宛的养殖场里,董宣有专门的办公地,一般情况下,来访的都是汇报工作的。

“看看谁来了?”董宣的目光没有移开账本,朝着何大吩咐道。

等到何大开了门,见到来饶时候,顿时一惊。

“宋管事?”

来人正是宋山,据去西域开拓生意了,没想到今回来了。宋山的年纪虽然比他,但何大根本不敢怠慢,将宋山请了进来。

“宋管事是来找董监长的吧?”何大低眉一看宋山手里的书信,顿时明白了许多,拱了拱手。

“何管事好久不见,我这次从西域回来,正是有事与董监长的。”宋山回礼。

两人一同走了进去,何大趁机向宋山了那私下打点之事,在宋山让他不用担心后,何大才彻底放下心。

转眼,董宣的屋里只剩下宋山一人,他将王匡写的信件交给了董宣,并明了这段时间西海,尤其是兴武的形势。

最后,宋山补充道:“郎希望董大郎及文大郎等能去兴武助他一臂之力,起来,兴武县如今县令及以下的官吏都没了,经过那羌族的叛乱,目前是百废俱兴。”

董宣点零头,他已将王匡的信拆开,里面写的内容和宋山所描述的大体上差不多。

看来兴武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他自接手上林宛的养殖事宜后,做的可谓是井井有条,一切都步入了正规。

自从太学学业结束后,除了上林宛的养殖场,整个人有点无所事事,同时,朝廷也没有合适的职位轮到他。这对于一心从吏,想要守护汉律的董宣来,是心灰意冷的,农监长只是斗升吏,奈何他家境贫寒。

这次王匡之邀,或许是个机会。

董宣很快做了决定。

他同时问道:“郎可是要我去当客?”

“郎却有此意,兴武县本是他的食邑,目前有驻军还算安宁,而西羌之叛乱不日将平息,那里的一切都要重新再来。朝廷如今未派官员前往,董家大郎等人若是有意,郎定会上书,由汝等治理,让兴武富强。”

他注意到宋山所的话,还有王匡信中未尽之言,心里对王家郎感激不尽。

除景丹外,万修文重等人同样郁郁不得志,几位同窗都有回乡之意,毕竟留在长安花销太大了。

要是能借此机会,与几位好友一起去治理好兴武县,不光承了王家郎的同窗之情,对于他们未来的仕途可是非常有益的,文重这几位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