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惊世豪门  爷爷带我去北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儿子拱手对老者行了一个大礼,恭敬地说道。

老者没有急着答复,而是缓缓的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的竹子。片刻之后,才说道:“起初为父也是想不明白,直到那叫做隆平稻的水稻数月之间遍布湖广地界的田亩,才恍然大悟!他邓杰找到了一种一年两收亩产五石的新稻种,以此为绳把湖广地界上的世家大族都给绑缚了!”

儿子听后也是一番恍然大悟,现今的粮食亩产约两石,上等田也不过三石,这还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节才行。但儿子随即又疑惑道:“孩儿还是有些不明白!这稻种既然给了出去,乡坤们大可自行耕种,何以受制于他邓家呢?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契约不成?湖广的乡坤全都是诚信君子?他邓家不怕有人会出尔反尔吗?”

“当然不是!你想没想过为何那隆平稻只有湖广才有的种,十余年间丝毫不见有稻种泄露到别的路府去!湖广的世家大族就没有在别的路府的亲友?那还是世家大族吗?”老者转过身去背对着儿子,不急不慢的反问道。

儿子在屋子内来回踱步了片刻,突然说道:“难道是稻种上有什么秘法,出了湖广便种不活?”

“比你说的还要厉害!那隆平稻种出来的稻米不能做种粮,湖广的世家大族每年都得去浏阳县去领稻种。”老者面情冷峻,语气逐渐加重,最后一字一顿的说道。

“什么?这世上竟还有这样的稻谷?”儿子惊讶的不敢相信。

“这世上事物就是如此的奇妙!可恨的是,如此神稻竟然被邓杰给找到了!他邓家凭着这稻子短短十数载便摇身一变成了我大宋最大豪族。恐怕就算是官家到了湖广的地界上都得弱他三分。”老者显得十分气愤,捏紧了双拳,脑门上都爆出了青筋。

儿子看了看了老者说道:“那能不能让湖广的乡坤们再改回种之前的稻子?这样不就破除了邓家的布置了吗?”

老者回头诧异的望着儿子,眼神里透露出惊讶,他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儿子竟然会说出如此蠢笨的话来,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说道:“我儿天真!这人啊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湖广地界上的世家大族怕是舍不得的!只要种过一次,看过一遍稻谷丰收到粮仓堆不下的场景,这世上估计没有人能再拒绝这隆平稻!”

“父亲见过吗?”儿子问道。

“元丰六年,潭州知州苏轼邀为父移居潭州,我没有答应。但特意在秋收时节去湖广走了一遭,没有拜见邓杰,却拜见了许多湖广的能人志士!那一次我见到的场景,为父我永世难忘!站到田野里,到处都是金黄。一阵风起,那一片片稻田如同金色的浪潮,一阵一阵的朝我涌来。百姓们在稻田里驱赶着牛马拖动着一种机械,那机械所过之处,稻子便收割其中,随后便变成一麻袋又一麻袋的稻谷从机械后落下,秸秆也从机械两侧排出。百姓们的脸上笑像蜜一样甜。”老者满眼的回忆,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机械?什么机械?这么有用的话,能不能推广天下呢!这机械总能仿制吧!”儿子像是把握到了重点,兴奋的对父亲说道。

可老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仿制了,也没有用处!那机械是因为稻田太多,用来帮助百姓收割的。而其余各地没有湖广那么多的水库调水,没有办法开垦那么多田亩。”

“哦!那各地也新修水库不行吗?”儿子接着问道。

“水利,国之重器,百年大计。哪有那么容易修的,朝廷治一条黄河治了多少年,花了多少钱。广修水库朝廷与地方都负担不起啊!”老者说着说着便垂下了头,语气也越发哀伤与无力。

“那邓家是怎么修起来的,难不成他一家一姓竟比我整个大宋还有钱?”儿子疑惑地又问向父亲。

老者走回案前,坐在圈椅上无力的答道:“他邓家有一家水泥厂,那厂生产一种石灰,初遇水为泥,可任意塑型,干后则坚如磐石,不再畏惧水火。如此才在短短十几年新修那么多水库。”

“如此神奇?那能不能派遣密探死士前去窃取秘方?”儿子感叹道。

老者一只手扶着额头,缓缓摇头:“官家,湖广外的世家大族不是没这么干过。但是都是有去无回,湖广的水深不见底啊!”

“那这邓家真是深不可测!我大宋有这么一家,也不知是福是祸。”儿子说道。

“他邓杰诸多布置一环扣一环,天衣无缝,让人无从下手谋算!可见谋划之久,城府之深!吾儿有朝一日出仕一定要小心邓家!但是你也要切记邓家为我大宋第一贼寇,亦是我司马家最大的仇敌!切记!”老者一把握住儿子的手,沉重的说道。

“儿子谨记!”儿子重重的点头承诺。

“嗯!他邓家势力之大已非我司马家一家可敌!老夫还得去奔走谋划才行!也不知道现在老夫的名头还好不好用!”说着,老者抚摸起来书案上的一本书稿微笑了起来,又道:“应当是管用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