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被乱世教育过的先生  大宋养成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行人回到庄子时,已是傍晚十分。

煮粥的大锅在难民减少以后就撤去一半了,只剩下七口还冒着烟。

天还未完全黑下来,跟前几日相比,等粥的人已少了很多。

只有三三两两年纪大且又找不到活干的老人还在坚持排队。

秦家刚开始施粥时,无论什么人都能领到一碗粥一颗窝头,大批的无赖子成群结队过来跟难民抢吃的。

还想过活的难民,会想办法找活干生存下去。

实在没活路的难民最后进入秦家,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难民减少,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东边的战争只是试探性的攻击,真正的大战并未开始。

月湖先生瞅着在领粥的人群,满意的点了点头“元茂的信中所说,秦家夫人坚持救济难民,实乃良善人家,老夫初闻很不以为然。

乱世之中大家都填不饱肚子,能有此之举的,除了收买人心,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目的。”

可今日一瞧,领粥的多为耄耋老人,想来秦家并非收买人心之举,如此看来,老夫果然是找对了主家。”

母亲微笑的回道:“实在是元茂先生抬爱秦家,我儿痴傻多年,总想着为他多积福,时间一长,小妇人就见不得饿死人的这种事。”

“哪怕只为求福,能有如此魄力,也该是你那傻儿子的病能痊愈。”

老头这话说的秦欢就很不乐意听了,他不懂老头为什么会对做善事抱这么大的敌意,认为全天下人都不会真心做善事。

难不成家里没傻儿子,母亲就不做善事了?

母亲特意让下人,在庄子旁边收拾出一座小院,给先生居住。

从月湖先生的表情上,看不出有任何的惊喜或者失望。

甚至老马问起他那一箱子书该放在什么地方,他也很随意的让老马堆在桌上就行了。

晚饭是秦欢亲自弄的,几碗油泼面配上几碟小菜,大伙吃的都很高兴。

因为没来得及准备食材,再加上老头年纪大了许久都没见过荤,他怕突然弄些大鱼大肉会伤到老头的胃,所以给他那一碗连茱萸水都没加。

“元茂说他在秦家时,每天的饭食都是珍馐佳肴,为何到老夫这里只有一碗油泼面,而他却能尝到糖醋排骨呢”

晚饭吃罢,老头很悠闲的把碗一推开口问道。

“我本来准备的是糜子粥,母亲说必须尊重先生,这才拿出祭祀先祖才用到的白面。”

至于先生说的糖醋排骨,那不过是农户们都嫌麻烦不愿吃的下等食材,自是不敢弄来给先生品尝。”

先生很不以为然的说:“胡扯,小小年纪便学会油嘴滑舌。油泼面确实不错,老夫也看出来了,你们都蘸有茱萸汁水,老夫这碗甚是清淡,这是何故?”

“先生可知,饿极的人,不宜暴食。”秦欢只说了一句,见先生点了下头就没在往下说。

“我想吃糖醋排骨,何时会有?”

“家中的猪仔尚未长成,外面的猪肉伤血脉,学生断然不敢弄给先生吃。”

他将原因讲给老头听后,老头虽然吃惊,却并未反驳。

自从得知石盐弄不出来钱,秦欢就不再想那些太大的东西,眼下他只打算弄些小钱,顺便改善下伙食。

家里的猪圈已经扩大了好几倍,几十头小猪仔散养在圈里,撒欢一样的满地跑。

等小猪仔再长大点生命力旺盛一些,老马便会显露他的真功夫,到时猪肉将不再有腥臊味。

“小子,你在旁门左道上确实强于老夫,但往后想自称读书人,光靠这点可不行。”

月湖先生站起身,往门外走去,边走边说道:“明早来我房中,过时不候这就是规矩。莫闲老夫不懂人情世故,往后你若想成大事,必须先从规矩做起。”

“学生明白”秦欢弯腰鞠躬,然后又出声叫住对方“先生请留步,学生有一样东西送与先生。”

两人来到书房,秦欢从柜中取出了一套崭新的白瓷茶具。

此时的景德镇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因时间尚短,其工艺还不及定窑的白瓷精美。

唐朝人喜欢喝茶,但都是将茶叶碾碎和水一起倒入茶壶。

然后放在火炉上烧开后,喝之前还会加上葱姜盐,有些特别点的还会加上茱萸水。

反正秦欢是不喜欢这种喝法,好好的茶叶硬是被糟蹋了。

没办法,谁让这种“煎茶法”在唐朝非常盛行呢。

后来到了宋才开始流行点茶法,其本质与煎茶法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不再将茶叶和水一起煮了。

而是将茶叶,老姜,小葱,盐巴一起放在碗里,先再用一根木棒全部擂成细末,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

为此还衍生出斗茶,擂出来的茶经过冲泡后,会留下一层颜色,杯壁上留下的颜色越淡,擂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