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早朝  明末雄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清流们的奏疏犹如雪花般涌入了内阁,俱是弹劾厂、卫的。

范复粹等人相互看了眼,谁也没有多说什么,锦衣卫、东厂为何大动干戈,这里的人心知肚明。

奏疏犹如石沉大海,厂、卫依旧在逞凶。

内阁、六部尚书面对厂、卫却齐齐失声,这越发激怒了上奏的官员们。他们憋着一肚子火气,准备在早朝上发作。

朱由检可没有他前任那么拼命,每日必上早朝,那简直是在拿自己的命作死,他才不干呢。

朱由检直接将早朝改为了三日一次,他的这一举动,亦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是来得快去的也快。

大明的早朝,不光皇帝辛苦,百官也不好受。

官员要午夜起床,寅时到午门外候着,待卯时午门钟声响起,才能依次进入,天天如此,谁受得了。

尤其是他们还摊上了崇祯这个精力旺盛的怪胎,日日早朝,不输于朱家老祖宗朱元璋。

京城官员们听闻这消息心里俱是乐开了花,当然也有不乏沽名卖直之辈,高喊“陛下御朝则天下安,不御则天下危,早朝则救天下之全,迟御则救天下之半,若终不御朝,则天下终无救而已”。

不过这次不用朱由检发话,这些声音就被压下去了。

事实上,明朝的朝会到如今基本上只剩空洞无谓的形式罢了,正儿经的大事依靠早朝真办不成几件,朝会早已经死了,指望朝会拯救大明,那才是笑话。

朱由检倒是想学一学万历皇帝,但一想到他若真这样做了,他恐怕立刻会成为那些清流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以大明如今面临的形势,犯不着为自己添堵。

早朝。

范复粹一众内阁成员,六部尚书站在最前面,皆是如芒在背。

太监唱喏完毕,弹劾声纷至沓来。

左佥都御史李先春出列弹劾道:“启奏陛下,锦衣卫、东厂缇骑祸乱京师,无故抓捕京城粮商,致使京城人心惶惶,臣请陛下严惩!”

“陛下,臣奉旨与粮商协商粮价,东厂缇骑闯入府衙,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带走了,东厂跋扈至此,请陛下严惩!”顺天府尹姚清紧随其后。

“臣附议!”

......

礼部左侍郎吴昌时、兵部右侍郎李觉斯等官员一一表态,全部要求严惩锦衣卫、东厂人员。

面对锦衣卫、东厂,这些文官们表现的空前一致。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内阁大臣、六部尚书未表态。

朱由检在他们身上扫了眼,不急不慢道:“范爱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范复粹听到皇帝发问,身子微微一抖,他不用回头都知道此时不知多双眼睛盯着他。

范复粹有苦难言,但皇帝问话,他还不能不答,硬着头皮道:“锦衣卫、东厂皆天子亲军,他们既是奉旨查案,必有其缘由。”

朱由检又道:“傅爱卿,你以为如何?”

“此事由粮商而起,陛下不过是小惩大诫罢了。”傅永淳声音满是无奈,违心道。

范复粹、傅永淳这一表态,底下官员皆怒目而视。

这时,兵科给事中张缙彦再次泣泪跪奏道:“陛下,锦衣卫、东厂缇骑一出,京城大小粮商被捕无数,粮铺关门,今京城粮价已涨至斗米一两,陛下如不严惩他们,粮价要涨至几何?到时百姓吃什么?”

“请陛下严惩锦衣卫、东厂,以正朝纲!”

......

声音一浪接着一浪。

但是朱由检怎么可能如他们所愿,只是说了句知道了,轻飘飘一句话,早朝便虎头蛇尾结束了。

早朝一散,三三两两官员聚在一起低头嘀咕着什么,不时抬头望一眼范复粹等人,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们了。

左都御史王道直不知何时走到了范复粹身旁,躬了躬身,道:“首辅,容我问一句,这其中是不是有何隐情?”

范复粹张张嘴,但随即摇摇头,无奈叹了口气,走开了。

王道直望着范复粹离去的背影,眉头紧皱。

现如今,内阁、六部大臣与朝廷其他朝官不和,这绝非大明之福。

与王道直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吏部右侍郎刘泽深、工部右侍郎张国维、礼部右侍郎蒋德璟等官员皆有同感,但无人从内阁诸臣、六部尚书口中得到答案。

锦衣卫与东厂的行动还在继续,百官弹劾他们之事,骆养性、王之心听后皆付之一笑,他们坐在这个位置,无论做什么注定了要与百官不合,只要圣眷在身,他们又有何惧。

东厂牢狱,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还没有结果?”王之心面沉如水,再加上牢狱昏暗,他整个人显得阴森森的,十分渗人。

黄仁赶忙低头回道:“禀督主,卑职已经有线索了,不用多久就能查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