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反驳李信,哪怕他只是不屑的笑话一下李信都行。
那句话的对错,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小六子继续开口、继续回应,而不是咬死了牙关,什么都不说。
只要说话那就比不说话强,说的多了总会流露出一些信息来。
哪怕就算说的都是废话,也是有很多信息可以获取的。
比如口音,嗓音年龄,说话习惯,有没有什么口癖,以及观察说话时的身体动作、表情、眼睛等等表现,甚至可以猜测对方的心理活动。
这些都对获取陌生人或者不太了解的人的身份信息,能提供很多的佐证。
果然小六子回话了,
“我是跟着流民,从南边很远很远的国家来的。”
刚一听到这个回答,李信就有几分不信。
他一个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跟着流民活着跑这么远。
不过李信思绪稍微一顿,随后猜测到,也可能是因为小六子年纪的问题,对距离的感知太模糊了,村子或镇子以外的地方就已经远到天边了。
随即李信疑惑的问道:
“流民?你家是遇到什么灾了么?你这个年纪,跟着流民可是跑不太远的。”
李信问出来后,小六子就停住了,静静地站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嗯,家里遭了水灾。
父亲直接被大水冲走了,母亲后来靠给大户人家洗衣服,来养活我和妹妹。”
随着叙述,小六子的声音也越来越低沉,最后渐渐的完全没了声音。
李信虽然很同情,但是他知道问题还没有问完,目的也还没有达到。
于是接着问道:
“哦,那后来你是怎么离开家里的?又是怎么变成流民的?”
又是长久的沉默,小六子才继续开口。
“洗衣服根本挣不到钱的,而且一洗就是一天,我和妹妹经常吃不饱饭。”
说着说着,小六子就开始哽咽了起来。
“大半年后,母亲就病倒了。
家里没钱看病,也没钱买棺材。
所以我花了两天挖了个坑,铺上了干草和树叶。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