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军阵1  两汉将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残阳如血,军营大纛在落日的映射下熠熠生辉,给人一种肃杀之气。

自从禹乡城逃出来,赵宁三人难得能有如此安心的时候。在大汉军队的大营里既有吃有喝,又不用担心遭到流民贼的侵扰,就连不谙世事的赵静也能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惬意。他们已经待在汉军大营两天了,当日他们从流民贼大寨逃出来之后一路狂奔,竟然跑到了济南郡境内,这两日跟着汉军辎重队又从济南郡回到了平原郡,距离漯阴县城不过半天的路程。

赵宁和严朗并肩穿行在汉军大营之中,心中感概万千,严朗一边拍打营帐,一边感叹:“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军队呢!”

“不过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我们一辈子都看不到。”赵宁笑道,“大军穿州越郡,只能说明国内有变啊,就像现在,因为饥荒导致流民贼肆虐,朝廷大军才会出兵镇压。”

“嗯,这倒是,不过有生之年能看到如此雄壮的大汉铁军,也算是了却一大心愿啊!”严朗兴头不减,“记得上次在漯阴县城看到的郡国兵吗?那阵势可差远了!”

赵宁点点头:“那肯定不一样,一个是临时拼凑的,一个可是征战四方战无不胜的正规军!”

“你说咱们现在要去哪儿?走了两天了,今天才正经挖地扎营。”

“不知道,不过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那天却先遇上了前锋军,想来应该是有什么着急的战事要参与吧。”说话间,两人来到了火头营,这两日他们也没有白吃白住,没事的时候便是在帮助火头营准备军粮。

“杨叔,我们来了!”刚进火头营门,严朗便大声叫嚷起来。

“来了?赶紧过来帮我择菜!”被叫做杨叔的大汉是火头营营长,掌管着全军上下数千人的伙食,虽然“权势滔天”,但他本人却十分憨厚老实,赵宁三人被带进军营之后,没少受他的照顾。

两人一左一右在杨叔身旁坐下,赵宁一边择菜一边问道:“杨叔,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这大军动向都是机密,只有将军裨将们能知道,我们这种火头怎么可能清楚?”杨叔咧开嘴大笑起来,“咱们只需要知道每天给他们准备多少粮食就行了!”

“今岁各地都在闹饥荒,大军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粮食?”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杨叔放下手中的活计,拍拍手说道,“往年收成好的时候,各地都会拿出一部分税粮存在粮仓之中,一来可以应对像今年这种灾荒,二来就是为紧急发生的战事提供军粮了。”

“那为什么不早点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呢?说不定连流民造反的事都不会发生了。”赵宁神色有些暗淡,既然修建仓禀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为何父亲的提议不能得到大家的同意?如果能早些听父亲的建议,可能禹乡城就不会被攻破了。

“要不要开仓放粮可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说了算的,那得当今天子发令!虽然是有可能耽误赈灾,但想来天子也有自己得考虑吧!”杨叔已经知道了赵宁和严朗得经历,看到赵宁现在的样子,明白他是对父母亲得死亡耿耿于怀,便开解道,“你想,要是外族趁这个时候挥兵进攻,大军没有粮食该怎么办?”

不可否认,杨叔的话是有道理的,赵宁只好叹叹气,不再说话。

“不过,据说安汉公已经下令开仓赈灾了,在这之前他就已经亲自带头将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灾民,想必这几日皇榜就会传到青州,到时候百姓们得到粮食,性命有了保障,流民反贼就蹦跶不了几天了。”

“凭什么他们杀了人还可以得到粮食?难道不用偿命吗?”一直安静的严朗突然大声叫起来,“杨叔,你给将军说说,我要投军,我要亲手为父亲报仇!”

“你们还太小,窦将军不会同意的,况且我位卑言轻,将军哪里会听我的!”杨叔摇摇头,站起身来,“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吧,昨夜窦将军下了军令,今天午时埋锅造饭,每口锅都要有肉。看来马上就要有一场大战了,你们要注意保护自己,如果这场仗打赢,青州的流民贼就基本平定,你们也可以回家了。”

两人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严朗是因为没办法亲手替父亲报仇而不满,赵宁则还陷在开仓赈灾这件事上不能自拔。

安汉公王莽可以说是全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他自幼丧父,因此即使自己的姑姑王政君贵为皇太后仍旧难以得到相应的封赏。但他勤勉好学,博览群书,为人谨慎,礼贤下士,又十分注重孝道,尤其是对自己的族叔大司马王凤照顾有加。王凤弥留之际,让皇太后提拔王莽,他这才进入仕途平步青云。而且哪怕是身居高位之后,王莽仍旧照行旧事,不因为手握大权而有半分骄纵,即使自己的儿子犯罪,也秉公执法将其诛杀。

王莽对待百姓和士人也十分友好,一生都信奉儒学,并将之贯彻到底,时常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车马也要接济穷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