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筹谋3  两汉将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屋内,两人便坐在榻上,相顾无言。好一阵,赵宁才缓缓开口:“张松将军自杀了。”

严朗猛地转头看着赵宁,他有想到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最严重也不过这次出兵战败,但赵宁一开口便死了一个五品将军,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到底怎么回事?”

赵宁长叹一口气,便将自己跟着张松率军出征,抢占恰日和山,又被向导柯日能出卖,最后不得不以高恒率死士断后,大军回撤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明白。

听完,严朗沉默一会儿,才轻轻说道:“白广、高恒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不过这次也算不得什么失利,何至于张老将军会自杀呢?”

“大概是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吧!”赵宁感叹道,然后又将回城之后,张松和自己说的话原原本本讲给了严朗听。“我现在有些疑惑,张老将军的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有什么好理解的,根本不用理解!”严朗显得有些激动,“我现在算听明白了,他不过就是因为自己战功赫赫而不得升迁,所以才对朝廷、对窦将军心生不满的吗?这样的人,死了也不足惜!”

“不能这么说,张将军的为人我们都知道,确实性子直了些,容易得罪人。再加上没有后台,暗地里被使绊子也是正常的。”赵宁皱起眉头。

严朗冷哼一声,继续说道:“那也不是他说出这些话的理由!别的不说,就说窦将军麾下,和他张松一样刀口舔血百战而生的人还少吗?那战死在恰日和山的高恒白广,哪个不比他更应该得到升迁?却还不知足!”严朗越说越激动,最后直接从榻上站起,“金城郡郡守库钧库大人,一样是起于微末的普通百姓,历经数战,曾经单骑斩杀过羌人主将,这才恩准得了个金城郡守的职位,难道他是因为有世家大族做支持吗?他张松有没有如此功绩?他要有,朝廷也给他个郡守当当!”

一番话说得赵宁有些发懵,如鲠在喉,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张松将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世家大族,尤其是外戚对普通人的封闭,从开国以来的吕氏、窦氏,后来的丁氏、傅氏,以及现在的王氏,他们只想把持朝政,不愿意将官位拱手相让,好将国家大事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

但严朗说的也不是什么胡言乱语,如果世家大族和外戚对朝政的控制到了如此地步,这汉家江山又怎么可能延续两百多年?

两百年来,天下基本太平安稳,绝不可能真的如张松说的那般腐朽不堪。而且这天下有那么多州部郡县,不少太守县令,甚至朝中大员,也有通过察举制从平民百姓中挑选出来而委任的德才兼备之人,并没有完全封闭上进的道路啊!

“尤其是张松对窦叔叔的评价,阿宁,我们从漯阴县老家起,跟随窦叔叔已经四年了,他对其他人怎么样我们是最清楚的,难道窦叔叔是一个嫉贤妒能、闭塞视听的庸将吗?”严朗重新坐到榻上,拍着赵宁的肩膀说道。

赵宁微微摇头:“窦叔叔是什么样的人,我自然知道,但我们在长安的这四年,也不是没见过张将军说的那些事情。记得吗?我们到长安的第二年,摄皇帝陛下杀了多少人,就连窦叔叔都不得不闭门谢客以避锋芒。”

赵宁说的,是宫外人讳莫如深的“吕宽事件”。当时,摄皇帝王莽的女儿刚刚被册封为皇后,正是普天同庆的时候,结果王莽突然大开杀戒,包括他自己的长子王宇在内,王宇妻子吕焉、妻兄吕宽、老师吴章全被诛杀,然后就是皇帝陛下的生母卫氏一族遭到屠杀。那时候赵宁和严朗还小,对其中缘由并不了解,只知道一时间长安城内外血雨腥风,两人也和赵静一起,被窦况严格地关在府里不准外出。

事情还没算完,紧接着,对卫氏的屠杀延续到对朝中大臣的威胁中来。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摄皇帝王莽的亲叔父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自杀。然后大司空甄丰派遣专人乘坐朝廷驿车,前往各地诛杀卫姓家族党羽,前任前将军何武、前任司隶校尉鲍宣,王商之子乐昌侯王安、前任左将军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都被处死,举国皆惊。

后来两人大了些,才从某些人口中得知,当初摄皇帝如此震怒,是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了天下人,然而就连自己的长子也不能理解自己,非要让自己给那什么卫氏一些官做,好让皇帝陛下有更多的人才可以用。

但在摄皇帝陛下看来,这分明是将皇帝陛下往外戚专权的火坑上烤,那定陶恭王傅太后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自然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可是,摄皇帝陛下自己做的事情,不也就像外戚专权吗?

“我当然记得,每天都有死人从府门前拉过,就连窦叔叔自己,也惶惶不可终日。”严朗点点头,声音变得轻下来。“那时候我们不都吓得半死吗?阿静还吵嚷着要回禹乡呢。”

“还有呢,后来大司徒马宫大人、关内侯师丹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