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0 身份  孤岛喋血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份情报他已经等了六天。抄写时他把数字排成整整齐齐的一行,数字很多,大概是播音员怕他来不及抄写,所以又把数字重读了一遍。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响起了美妙的抒情歌曲的乐声。

李广元从书柜里取出一卷水浒传,把数字解译成单词,又把这些词与藏在这本古典名著中间的密码核对了一下。

“他们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他想“把我看成了天才或是无所不能的人?这简直不可思议”

李广元这样想,是有根据的,因为通过边区电台给他下达了如下的任务:

“根据我们的情报,在海出现了一些保安处和情报处的高级军官,他们正在寻找驻外国的间谍机关的联系。其中保安处的人曾企图在”灯塔“手下的人取得联系。您务必查清这些活动在下述情况中属何种:

1)虚伪的报道以掩人耳目;

2)保安处某些高级军官个人的倡议;

3)执行中央的任务。

如果保安处和情报处的这些人员是执行海的任务,则务必查清,是什么人交给他们这项任务。具体讲:南京最高层领导人中谁在设法与他们接触。”

远处响起了空袭警报器的长鸣声,高射炮立刻也吼叫起来。

发电站掐断了电路,李广元只好一直坐在暖炉旁,两眼盯着黑红色炭火块浮动着的蓝火苗。

“要是现在把抽烟孔盖,”李广元懒洋洋地想道,“过三小时我就会死去,也可以说是与世长辞了。

以前在老家有一次我和祖母就险些被煤气熏死,就是因为我们过早地封了炉灶,当时灶里的劈柴也象之样还没烧尽,也冒着这样的蓝火苗。使我们中毒的那种气体是无色无嗅的,我认为…”

等到炭块完全变成黑色,婉蜒浮动的火焰也已经消失之后,李广元才关了抽烟孔,点燃了一支插在酒瓶口里的大蜡烛。没想到蜡烛油顺瓶壁下淌,日久天长凝结得奇形怪状,造型之奇特使李广元感到惊讶。

他点了很多蜡烛,所以酒瓶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出了,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奇异的凹凸不平的器皿,像一个古老的双耳酒罐,只是颜色白红相间。此后李广元专门请去了苏州的朋友给他带来许多彩色蜡烛。后来他把这些造型奇特的烛油酒瓶分赠给了自己的宾朋好友。

附近什么地方连续响起了两声爆炸。

“这是我们的爆破炸弹,”他这样断定,“好厉害的爆破弹呀。小伙子们炸得好极了。简直是太好了。当然,要是在最后几天让炸弹敲一下那可太冤枉了。我们的人恐怕连你的痕迹也找不到。总的讲,默默无闻地牺牲是令人不快的。

现在无论如何也要摆脱绝境。如果是独自一人生活,那倒轻松些,因为就是死了出不那么可怕。但是见到自己的儿子后去死,那就太可怕了。有些白痴在里写道:在钟爱的亲人怀里他安静地死去。可我认为,死在自己子孙的怀里,最后一次和他们见面,感到他们就在你身边,然而你又知道这是诀别,这是你生命的末日,他们会感到凄切、悲痛,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

有一次,在南京国民政府(伪)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李广元和他的级一起与一位年轻的苏联外交官谈话。

李广元习惯地皱着眉,听这位俄国人和政治情报处的头目在辩论人是否有权信仰驱妖避邪的物品,信仰符【】咒、预兆等等其他的用这位大使馆秘书的话来说“野人的内脏”。

在这场颇为风趣的争论中他的级丁末村也和往常那样,言谈很有分寸,然而言必有据,而态度却又十分谦让随和。李广元看着他正在生拉硬拽地把这个俄国小伙子拖进一场争论,心里十分恼火。他知道,丁末村也有留学苏联的历史,那时候,他还算是自己人,是**把他派去苏联学习的。只是很快,回国后他就变节了。

“用车前灯把对手照花了眼,”他想道,“然后再仔细端详他:一个人的性格在争论中看得最清楚。丁末村是善于此道的,谁也比不他”

“如果您对世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的话,”丁末村接着说,“那自然有权批驳人要相信避邪物灵验的观点了。不过,您果真对一切都那么了解吗,我指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指物理,化学,数学”

“哪位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大使馆秘书显得有点急,“一定要在脖子戴护身辟邪的东西之后才去解题呢?这简直是荒唐”

“他提出问题后应该就此打住,”李广元心里想,“可他偏偏忍不住,来了个自问自答。在争论中重要的是提问;问题一提出,对手自然就要被动回答,更问况回答总是比提问要复杂得多呢”

“或许有的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真的带着护身符,只是他们没有到处炫耀,故意惹人注意罢了。或许您对这种可能性也是持否定态度?”丁末村又是一个提问。

“否认可能性这太幼稚了。可能性这个范畴是对未来这一概念的一种迂回的释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