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狱中的老鬼  经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信自认为自己还是很尽职的。

从马充家里出来后,赵信虽然没有亲自去追查那神秘人的身份,但每日除了在勋卫府当值,得空也是会往军法司去,关注着案情进展。

当然,赵信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赵敬廷、马充的事,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太子遇袭案的调查。

从军法司中,赵信倒也是得了不少消息。

譬如那被他亲手拿下的左领军卫将军司马畅,目前仍在御史台的诏狱之中,虽然已经被拷问了数天,但依旧没有松口。

司马畅虽然认了自己救援不及之罪,但冲击太子车架的谋逆之最却是不认,至于救援不及,也推说到军备松懈,整备军马耽误了时间,而并非有意迁延。

太子遇袭,乃是惊天大案,总不可能这么就糊弄过去。

而且,司马畅虽然是抗住了,但左领军卫其余将领校官,却抗不住绣衣刺史们的手段,一个个都招了供。

只是这些口供却五花门,说什么的也有,从军中各种阴私丑事,到司马畅的那些老底,都被抖落了出来。

皇帝见了这些口供,当下更是龙颜大怒,直接就下了两道旨意。

一个是由御史台配合枢密院,对南衙十二卫诸军进行全面彻查,整肃军纪;二是将司马畅的口供打了回去,并将其贬为了白身,要求重审。

这两道旨意一下,风波立时更盛。

南衙十二卫又称南军,不归皇帝直领,而是由枢密院执掌,总数近十万人。这一纸诏令下去,顿时人人自危起来,赵敬廷先一步被押进了军法司的黑狱,说起来倒是成了好事。

至少要比那些落入了御史台诏狱的同僚们遭遇要好。

至于东宫三卫六率,虽说不属于南衙十二卫军,但因为同受枢密院的辖制,自然也受了牵连,同样开始了军纪整肃。

赵信好容易升了官,又得了宅子,本以为不用住在军营里,但愿望却落了空,一连数日都被困在了军营里。

因着勋卫府还有近卫东宫的职责,所以期间倒是又见了太子一面。

赵信也不遮掩,便将自己兼任了军法司司直一事说了,连带着将案情进展也直接说给了太子。

只是太子听了,反应却是寻常,仿佛,一切与他无关一般。

……

御史台诏狱,分为南北二狱。

南狱还算寻常,就在御史台深处,收押的都是些寻常犯官,但北狱就不同了。

北狱独置于御史台外,专门受绣衣御史管辖,里面关押的,都是皇帝钦点或者关注的大案要犯。

那大狱依山而建,进深九重,越是往里,越是阴森恐怖。传言进到最深处的第九重狱,阴煞之气肉眼可见,就连蚊虫虱子进来了,也再出不去。

简直是直接通了黄泉。

赵信当初从军法司里听了这传说,就很好奇,那里面的狱卒又该怎么办?总不会没有狱卒,或者狱卒也一辈子不准出去吧……

司马畅就被关押在北狱里,不过他的级别显然还不够,没被送第九重里,只在第三重里面带着。

但第三层也已经进入山体中了,所有的屋子牢房都没有窗户,终年也见不到一点阳光,全凭火烛照明。

司马畅被单独关押在一间牢房里面,脖子上夹着沉重的枷锁,手脚上着锁链,动一下都可谓费尽,真是想死都难。

他已经被关进来好几天了,期间被绣衣刺史们询问了数回,也受了些刑,但他从未像此刻这般绝望过。

宣读皇帝将他贬为白身旨意的太监刚刚离开,从此刻起,他身上的爵位、官位全被摘尽,他成了真正的草民百姓。

这其中的意味,他一清二楚。

想到接下来可能的遭遇,哪怕他是出身军勋之家,在战场上打生打死过,也不禁恐惧到浑身颤抖。

噔……噔……噔……噔……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的传来,一个身影从黑暗中慢慢显现了出来。

惊恐的司马畅艰难的扭过了头,看清来人,一时之间,身体不自觉的颤抖,竟是真的如同筛糠一般。

那来人还未从阴影中走出,声音便先一步传了过来,那破锣嗓子中发出的低沉嘶哑,当真是如同鬼啸:“司马将军,一日不见,我又来了。哦,错了,您已经不是侯爷,也不是将军了,可惜老鬼我还是老鬼。既然您今日已经换了身份,那咱也换一换问话的方式,如何?但这回,您可得好好说了,想清楚了再说。”

话说完了,人影终于显现了出来。

一个枯瘦如鬼的男人,火光照耀下,可见其头发稀疏、肤色苍白,脸上还有着三道伤疤,从额头直到脖颈,仿佛是被铁钩钩过了一般,再让人无法辩出面容,只如狰狞似鬼的恐怖。

在看这人的身后,还背着一个巨大的箱子,足有半人之高,和他那枯瘦的身形很不协调,让人不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