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出征之前(上)  经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信从太子府出来之后,立刻便开始了挑选兵卒,但即便是之前早就有了准备,将所有兵卒选齐,也依旧花了赵信两天的时间。

不过,总算没有误事。

而将兵卒补齐之后,侍卫营这才算是真正组建了起来。

当然,此刻的侍卫营还远远没有形成战力。

粮草、军械等后勤保障眼下还十分欠缺,赵信虽然也提出了计划和需求,但对于后勤,赵信却没有办法控制,一应军需供给,还要需要由枢密院来统一做出安排。

若是普通军队,这个过程势必是艰难无比,其中不知道要遭受多少刁难和盘剥。

作为侍卫太子的侍卫营,赵信倒是不必经历那些,但军资调拨本就是有着程序在,虽然在侍卫营组建之初,枢密院就已经再做安排了,但到现在也还没有完成。

不过大军开拨在即,枢密院无论如何,也是会在大军出发之前给安排好,这点无需赵信来操心,当然,赵信操心也是无用。

当然,影响侍卫营战力形成的最大因素,还不是后勤。

比后勤更重要的是,如今侍卫营虽然人员已经补充完成,但是所有的军官、士卒都是东宫卫率诸军种分别挑选过来了。

侍卫营自上而下的各级建制,赵信虽然已经全部搭建了起来,但军人也毕竟是人而不是死物。

眼下情况,侍卫营众人,谁也不认识谁,不仅仅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甚至连将与将之间,兵与兵之间,也都互相并不认识。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有着军规军令得维系,也是依旧无法发出应用得战斗力来。

如何才能真正的形成战斗力,这就需要整个侍卫营,包括赵信也在内的所有人,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以及特别是包括训练在内的接触,打架相互认识,相互熟悉,乃至于最后相互依赖个信任。

如此这般,原本各自为战得乌合之众,才能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收获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战斗力。

……

赵信前世,虽然身份要特殊一些,但严格来说也算是军人,并且接触过系统的军事学习。

虽然他没有下过一线连队直接带兵,但却不仅熟知由古至今的练兵方式和军事理论,更在实战中指挥过大部队作战。

这这就是赵信敢于接下侍卫营主将重任得底气。

若是能够给赵信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权力以及足够的资源,赵信也有足够的自信,练出一支冠绝当世的强军出来。

不过眼下,赵信手中的权力以及可以调用的资源倒是还算足够,可最重要的时间,赵信却是没有。

几乎就在赵信刚刚彻底完成了侍卫营的组建,大军开拔的命令便是下达了下来,就给赵信缓冲的时间,不过只剩一天。

当然,在这最后时刻,赵信一直在等待的枢密院公文调令,也全都下发了下来,便连赵信所申请的军资,也一并拨了过来。

这其中,赵信自己晋升校尉,并且以副职实际执掌侍卫营的文书,自然也是终于正式下达到了赵信的手中,

这让侍卫营在程序上,也是整整完成了整编。

……

时间太过紧迫,刚刚组建完成的侍卫营根本没有时间便要奔赴战场。

好在不论是赵信还是太子,都对此要有做好,不抱希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了。

太子再和大军一起前往横海军的路上。用来护卫太子的,只能还是亲勋翊三卫以及东宫的精锐甲兵,侍卫营虽然也要跟随同行,但实际上却还派不上用场。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侍卫营就能够松懈了,相反倒是可以说负担更重。

原因也很简单,按照太子的要求,也是赵信的设想,侍卫营必须在太子进入横海节度府的战区至之前,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一旦真正进入战区,侍卫营就应该彻底能派上用场才行,接替太子的护卫才行。

根据这个目标,侍卫营上下总共上千的军官士卒,必须将行军当作实际训练,一路上都将是磨合训练,势必要在零散的个人整合为一个整体。

至于这训练的方式,赵信心中已然是有了安排,显然是不会让任何人好过。

所以,在这出征前的最后一天,赵信倒是也不为难众人,半天时间用于整理侍卫营刚刚领到的军资粮草,各种装备。

至于剩下的半天,在这刚刚成军之后,竟是就给了众人当做了假期。

家就在洛阳的,可以回家看看。外面有朋友的,也可以走动走动,便是举目无亲,在京都谁也不认识的,那也能够到处走走看看,为此,赵信甚至预先给侍卫营上下全部预支了一个月的军饷俸禄。

一时之间,回家或者访友的到不必说,家不在洛阳,也不认识别人的人,手里面有了钱银,自然也就有了可做之事,便是原本并不熟悉的同袍,也能结伴而行,穿街走巷,至于是吃喝还是玩乐去了,就没人知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