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 论莽热的狂热  唐朝好郎君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断释放愿相向而行的善意。

当时,吐蕃朝中臣子们的顶端,坐在两位僧相钵阐布。

应该出家人就是慈悲,两位僧相在唐蕃合盟之事上,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唐使徐复出访吐蕃。

他随身带着一封宪宗写给僧相的信,这封名为敕吐蕃宰相沙门钵阐布书的信,虽号称是皇帝亲笔,但实际上是一个叫白居易的“大忽悠”所写。

信职白大忽悠”,首先热情洋溢的给钵阐布送上高帽子,盛赞他们品邪器识通明,藻行精洁、真实合性,忠信立诚”,并在辅佐赞普的工作职辅赞大蕃,叶和上国,思安边陲,令息兵甲”,实在当得“卿之远略,亦得国之良图”。

但在没什么营养的寒暄之后,话锋一转,马上开始捞干的。

“所议割还安乐、秦、原等三州事宜,已具前书,非不周细,及省来表,似未指明。将期事无後艰,必在言有先定。今信使往来无壅,疆场彼此不侵,虽未申以会盟,亦足称为和好。必欲复修信誓,即须重画封疆,虽两国盟约之言,积年未定,但三州交割之後,克日可期,朕之衷情,卿之志愿,俱在於此,岂不勉欤?”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年吐蕃使者来长安请求会盟,曾经口头答应过归还安乐今宁夏同心县、秦今甘肃水、原今甘肃镇原县三州,好长时间过去了,一直没见行动。

现在两国通使合好,总要会盟议和,但谈了好几年也没个结果,主要就是因为会盟议和必须要重新划定疆域。

现在三州交割之事赶紧办了,会盟大典这事儿立马就办。

这事儿是咱哥俩共同的愿望,又不是勉强,咋就这费劲腻?!

同时,信中还提到“曩者郑叔矩、路泌,因平凉盟会,没落蕃郑比知叔矩已亡,路泌见在,念兹存没,每用恻然!今既约以通和,路泌合令归国。叔矩骸骨,亦合送还。表明信诚,兼亦在此。”

当年平凉劫盟之时,吐蕃抓了大唐不少高级干部。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尚在人世。

想想都挺不容易,马上都要会盟大典了,干脆把他们放回来得了。

已故的把遗骸送回来,还在世的,要活的。

这不也显得吐蕃大度,对会盟有诚意吗?

我这可都是为吐蕃好呀,你合计合计,看我得对不?!

当时,白居易官为中书舍人,基本就是宪宗的私人秘书,所以白乐文集中保存了大量代笔皇帝的敕书。

这其中,既有给钵阐布的,也有给吐蕃大相尚绮心儿的,还有给回鹘可汗的。

这些敕书成了研究这一时期,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关系的重要史料。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