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松竹馆  我真的不是君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烟一样招摇过市,所以这街上才没有人认得出他。

查准了苏长烟在松竹馆后,林欢就想着要见一见他这个老朋友了。

这苏长烟虽为礼州第二纨绔,其实倒不是他的家中有多大财力有多大背景。

而纯属是苏长烟做纨绔厉害。

这苏长烟的父亲苏泽在礼州不过是一芝麻文官,并无多大力量。

虽说他官不大,但他志气却不小。

他曾经在酒馆,醉声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话一传出来,可让当时的林欢暗赞不已,连下跟父亲推荐了此人。

父亲派人调查后,发现这人除了说过这句好话外,并无其他突出能力,算是一个只会高谈会论的落魄读书人,最后便没有录用。

但是这苏长烟却是真有能力,他既继承了父亲爱读书的特点,又舍弃了他父亲腐旧的思想。

作为一名风流文客,苏长烟做的简直是满分。

林欢以前曾和自己的教书先生讨论过风流这一问题。

老先生曾告诉他。

羽扇纶巾,骚文弄墨,未必是风流。

仗剑天下,一身正气,也未必不是风流。

显然这苏长烟选择的是前一种的风流。

而林欢选的就是后一种。

松竹馆和寻常青楼不同,此地只是卖艺不卖身。

因为松与竹,隐晦之意则是节操贞洁。

所以来此行乐之人,若不是真的有些学问,定会玩的不尽兴。

松竹馆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文人得以开心,然后再赚那些文人的银子。

读书人的钱总是好赚的,而且他们总有些莫名其妙的气节,理说你在此地花了些银子,就算动些手脚,也无可厚非。

可是这帮读书人,倒是很有骨气,他们只饮酒对诗,从不僭越一步。

或许他们只是享受礼乐之乐。

至于礼乐,大安国的礼乐意识已非常淡薄了。

五百年前,儒家定礼乐,打着“文以载道,礼乐载心”的口号,规定了贵族子弟要修礼乐。

传到至今,礼乐的重要性已慢慢磨去了,比如说林欢对于“乐”就是一窍不通。

安太祖建国时还规定过,要贵族子弟们在二十岁之前学会《六代舞和《六小舞。

好在一百年过去了,人们都快忘了这件事,要是逼着对于“乐”一窍不通的林欢去学那舞蹈。

林欢可能就要殉国了。

松竹馆共有五楼,越高处要花的银子也就越多,同样姑娘的质量也就越好。

门口一副松竹画,清新通俗,有人在画上提笔道,松林竹叶青,人间刚正阿。

林欢心里笑了笑,也不知这松竹馆是真文艺,还是带着文艺的牌匾做着和普通青楼一样的生意。

一个红衣锦袍女子,笑意醉人,来到了林欢身边,亲昵道:“公子可要上几楼?”

林欢看了眼铁驴,险些笑出来,铁驴今日为了配合好林欢,竟穿着一件青色学子服,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甚是滑稽。

林欢大声道:“铁驴拿银票出来。”

那红衣女子一听此话,眼中立马发亮,看来竟是个大户人家。

铁驴却面露难色。

林欢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铁驴慢悠悠的委屈道:“少爷,你没跟我说要带钱出门啊!”

林欢心中苦笑,他确实没说,并且自己也没有随身带银票的习惯。

那红衣女子一听此话,脸上笑意全无。

红衣女子毕竟是老油条了,她很清楚有些落魄的年轻人无钱在此地玩耍,便假扮成华丽的大家文人模样,好骗过松竹馆各人,好能白吃白喝白玩一场。

很明显林欢已经被这女子纳入这个行列了。

女子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十度大转弯,冷笑道:“你没钱?”

林欢笑道:“钱有,没带。”

女子冷声道:“等你有了钱,再过来。”女子已要逐客。

林欢却一屁股坐在楠木椅子上,笑道:“别急,有人请我。”

红衣女子顿了顿,开口道:“何人请你?”

林欢道:“你可知苏长烟?”

红衣女子突然笑了起来,像是听见了莫大的笑话,道:“何人不知道苏长烟啊?”

林欢内心苦笑,看来自己身为知府儿子,却没有这群纨绔子弟出名啊。

林欢客气道:“麻烦你叫他下来,他会请我。”

红衣女子顿了顿,道:“你是他朋友?”

林欢勉强的点了点头。

红衣女子脸上又重新挂回了尊敬。

林欢道:“叫他下来后,我赏你一千两银子。”

红衣女子半信半疑的上了楼。

林欢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