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公毁之死  方国的复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韩松子和田曲回到了热火朝天的根据地,繁重的事务便扑面而来。

在范豹和师仪前期殚精竭虑地操持下,戎寨的各项建设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进行着,见少主总算归来,范豹和师仪各自都长舒一口气,这下子,好多大事,都不必非得通过飞鸽传书的方法去向他汇报了,松子为了给两个人减负,自己通宵达旦地工作在义堂,连陪公主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了。

韩璧回来的要早一些,她也被哥哥派到义堂帮助竹霄子搞好接待工作了。

公主的到来,让韩璧心里很不舒服了一阵子,精细的范豹看出了她的心思,怕她一个人待在松林坡落寞,便给松子建议让韩璧到义堂帮忙,反正他这妹子也是个精干之人,松子也莫名其妙的感觉到妹妹的不快,可日理万机的他,当然想不到这女人心底的小九九。

少主在义堂办公,师仪也不消说,现在连范豹也搬出自己在‘墨居’的廨房,把它让给了姬小华和虞无双,赶到了义堂。这以后,义堂便一下子超过松林坡,成为整个戎寨的神经中枢。

早就赶回来的帅公毁,按照和少主的秘密约定,带着嬴云和六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武装墨侠,密赴丰水城,暗查蔡如嵩。

少主特意留下张和子,请她在墨居主持筹备墨家的第一次军中墨辨会议。

对于这次‘军墨’会议,韩松子给予很大期望,眼下,新墨军招兵工作高潮迭起,墨军总数在腊月底突破一万人大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他最缺的仍是戎马和将才。戎马的事情,自自他接到方公子的密简后,心里已然安稳许多,可这军中墨辨仍然紧缺,按照青里子的兵制规划,一卒100人,便需要设立一名卒辨,‘仙人湾’精骑已过一师,目前师辨尚由青里子兼任,而五个旅中,只有旅辨三人,二十五个卒中,只有卒辨十人,缺位十七人,戎寨的师辨也由张和子亲自兼任,在张和子和白副师帅的亲自选拔下,已经提拔了三个旅辨,可尚缺位十个卒辨。

好在墨家的墨辨已逾五百人,从中选出三十个几个军中墨辨来,应该不是件难事。

关于张和子,少主想请她负责整个墨家的墨辨思想训练和业务学习,位居墨家中枢,对于青里子,少主打算让他担任未来墨军的总军辨,专责军务,为自己当好助手。因此,这关键的师辨二人,还需要精细遴选才行。

竹霄子在少主的点拨下,进步很快,这几日负责接待前来参会的各地墨辨,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可这每日按计划前来报到的墨辨已逾四百多人,原来安排的住处已经捉襟见肘,他灵机一动,这‘菊园’新兵营自大部队迁往‘桃园’练兵场后,很多竹床不一直还空着?没办法,先将就一下,他立即找到师大哥,在他的亲自协调下,一百多名新兵被临时安置到‘桃园’,给新来的墨辨们腾出了这睡觉的地方来。

这段时间以来,可忙坏了师仪,面对迅速增加的新兵和蓬勃而起的各项建设,他一手抓保障供应,一手抓农业、冶铁、商贸,成为戎寨本部最繁忙的墨家高层首领,本来就显消瘦的他,面容更有些憔悴了,幸亏有了姬小华和虞南书的竭力相助,他才不至于累得倒下去,韩璧按照少主的安排,给他特别开了小灶,亲自给师仪做饭,当然,松子和范豹免不了偶尔来打个牙祭。

巨子也没闲着,他依然把自己的主战场放在杏林中,为日渐增多起来的,因密集训练而受伤的墨军们亲自诊治伤病,老人家利用自己丰富的诊治经验,从《神农草》中取经,还结合了花子宣和韩松子的意见,带领杏林药房的郎中们,独创出一种名叫‘麻伤散’的中药膏来,经临床试用,深得墨军们的欢迎,为此,他数次带着童子,在精锐的墨骑护送下,密赴浐河,为代虎的军营和当地的墨军送去他亲自炼制的药膏。

整个戎寨,最闲的人,正是公主方青。

来山里几个月了,方青每日除了阅读巨子送给她的几部墨家经典著作,就是在几个侍卫的陪同下,游山玩水,这翠竹山,好看的去处,她都几乎逛了个遍,光在那离松林坡十几里的‘滴水崖’便呆了三四天,方尽兴而归。

这里的人、山、水,都令方青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她没有想到,这地处偏僻、无人管辖的大山深处,竟有这样的去处。翠竹山、戎寨的风土人情,和丰水城是如此的迥异不同。山里的墨徒居多,但打扮和山民无异,从深秋时的粗厚麻衣,到现在各色不同的兽皮毛麻,他们随性地穿在身上,遍布在翠竹山的各个角落。秋收时节,他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墨规,和山民一起劳作、生活,这个秋天,在姬小华不断推广的牛耕技术作用下,很多山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庄稼入仓的时间也比往常提前了许多日子,可即便如此,墨徒们也往往都是田地间最繁忙的人,在老百姓中间,他们毫无天下第一宗门的做派,只是一个他们可以随叫随到的普通的农家子弟而已。到了这寒冬季节,墨徒们又按照少主的同意计划,结束了休整,开始了冬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