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便一去不回  小地主升职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京城如今如同一汪静水,古井无波。

这次凶猛的寒灾在朝廷的各项措施之下,消弥于无形,只有街道上偶尔问路户部衙门该怎么走的外地商队和每隔一里地就设置一个的捐款箱,还在无言的表达着今年是个灾年。

朝廷关于北方三府的拟建项目仍在商议中,但是这项策略已经告知了所有的灾民,以安抚他们纷乱的心,让他们明白便是回到了家乡,赶不上这一茬春种,他们也不会饿死的。

天气正在慢慢转暖,太阳老爷子在努力同北方来的寒气作斗争,现在已经争取到了自己可以每天出来照一照这天地,空气仍然寒冷,但不论城北的灾民还是天京城中的百姓,人人都明白,这次寒灾,应是快要过去了。

既然已经要安然度过了,就不需要在谈论这个了,百姓们的目光,重新回归到了三年一次的科举上。

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受到了客栈胖掌柜的热烈欢迎,各个奉为上宾,有可能自家店里这位就是将来的状元郎啊,到时候店名一改,“状元都说好”客栈,那生意还不大大地好,想到这儿胖掌柜的腰弯的更低了。

当然,安宁的天京城也总有例外,比如刚刚从江安处取过故事骑着快驴一路往镇国公府奔去的小公爷。

对于真的有孙悟空吗,什么样才是孙悟空的答案徐寿早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揭晓答案这么美妙的时刻当然不能在马上完成,那多跌份啊。

一如既往的冲进府里,徐寿唤来姐姐还有爹,告诉他们关于孙悟空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是自己软磨硬泡,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小安那里求来的,自己还没看想着跟爹还有姐姐分享。

对于徐寿的漂亮话徐泰理都不理,一副你爱说不说的样子,倒是徐静姝温柔地看了弟弟一眼,替他把刚才骑快马骚乱的头发给重新规整好。

徐寿神秘兮兮的翻到扉页,只见上边写着一段话:“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如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徐寿看完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面色悲拗,抱着头蹲在了地上,喜欢到骨子里的故事书都掉到了地上。

徐泰位居当朝大将军,什么场面没见过,自是不凡,并未有什么过激之举,但是虎目中的湿润却出卖了他,彰显着此刻他剧烈的心理波动,拍了拍徐寿的肩膀,就走了出去。

徐静姝一向温婉文静,从未与人有过什么争执,此时却直接抓起这本书把它扔了出去,然后蹲下心疼的排着徐寿的后背,跟着啜泣着。

徐家的事儿,江安自是不知,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欲继续到书房刷题,早上背了礼乐,下午换换脑子吧,去瞧瞧刑罚。

刑罚的一摞书是几摞书中最薄的,且不说内容如何,看到这厚度江安心头就一阵窃喜。

江安猜测,既然考到了刑罚,那《武律》定然是少不了的。在一摞书里一阵翻弄,果然找到了其中最厚的一本书—《武律》。

对这个江安还是十分有兴趣的,了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了解其所施行的律法,律法的公正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百姓对于朝廷,对于当政皇帝的满意度。

百姓受了冤屈可不会只骂刑部,只骂大理寺。

翻开这本牵涉千万生灵的书,江安瞬间便沉了进去,读的有滋有味,直到翻到最后一页不能往后翻了才意犹未尽的撇撇嘴。

总的来说,《武律》仍然是一部较为原始,粗放的法典,刑罚极重,死刑罪名多不胜数,流放罪名亦然。

同时,同前世许多古代的律法一样,《武律》一定程度上是在保护豪门大族,地主阶级,也就是江安所在的这一阶级的利益,如武律二十七:惰而荒地者,杖五十,不改者流刑一千里。

其中还有一些奇葩的规定,武律五十二:夫无故嚎啕者,发与官府,杖二十。武律七十三:弃灰于道者黥。

大街上哭都要被打屁股,那人家不是哭的更惨了吗。

江安觉得《武律》有意思,极其有意思,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其中的空子,大的可以跑马车,若是利用这些空子去牟利,啧啧啧,小武皇的裤衩子都得被骗去。

比如其中关于户部的免税凭证是这般规定的:所持有者车不可过百,到期即刻交付。

想来户部官员一定也参与武律的编撰中,才有了车不可过百这一条,来限制一下商队的规模,不让国家因为免税凭证而损失过多的税金,估计那家伙还有可能在为自己的机智点赞,觉得自己为武国省下了多少多少钱。

可是,难道他没想过规定一下这免税凭证只许持有者专用,不许发卖吗?

也得亏这武国的商贾一向觉得自己地位低下,进而十分恪守本分,不敢僭越,若是让前世那些商场上饿狼看见,分分钟就凭借这免税凭证赚的盆满钵满。

江安笑着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